释义: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成语,其源自《春秋》。春秋时期,孔子修《春秋》秉笔直书,对真实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后人根据这件事,就形成了"秉笔直书"这个成语。现在,它形容记录真实情况,不隐讳、不修饰。
"秉笔直书"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读《春秋》的时候,发现书中对一些事情的描述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有些甚至与子夏自己的看法完全相反。子夏感到很困惑,于是向老师孔子请教。孔子听后笑了笑,说:“这是我要你秉笔直书,记录事实,不要因为个人情感而有所修饰。”子夏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自此以后,子夏严格按照老师的教诲去做了。
总的来说,"秉笔直书"故事旨在传达实事求是、如实记录的真实精神。
1、历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当朝,事一关联当世,所谓秉笔直书更难做到。
近义词: 直言不讳
反义词: 隐晦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