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语大全

山陬海澨的意思 山陬海澨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山陬海澨的拼音,shān zōu hǎi shì,山陬海澨的意思: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想了解山陬海澨出处、山陬海澨成语接龙、山陬海澨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山陬海澨释义

山陬海澨

[ shān zōu hǎi shì ]

释义: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山陬海澨,读音为:shān zōu hǎi shì。

释义为:陬:隅落,角落;澨:水边。指四面山区或海边。

故事原文来源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空囊,以逸待劳。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是非君子与小人姑妄听之,亦幸会也”结束全文。却让人们猜不透这麦客是君子还是小人。细想觉得这场小人之争也不应该有结局。即使争论不清也不足为怪。一场“误会”风波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就在人想不到的地方,“山陬海澨”却又来了狼与人的不期而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途中遭遇的两只狼并不可怕,可如果狼“缀行甚远”就不那么轻松了。一老一少两只狼尾随于后,你不怕它,它却一心要把你拖到绝境之地,何况屠夫担中还有骨头呢?它之所以不马上扑过来是因屠夫在前面。一旦屠夫前行的速度慢下来或停下来,狼就会趁机猛扑过来。因此,“狼不敢前”只是暂时的现象。

“屠惧,投以骨”。屠夫被狼的凶狠残暴吓破了胆,只好用骨头引诱之。他此时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了。“一屠径去”,是迫于无奈而采取的应急措施。“骨已尽矣”,狼仍“相顾”不肯放弃。于是屠夫便主动挑起事端,以手“示之”,以骨“投之”,发出警告挑衅的信号。狼却“贪欲”难遏,“前”“退”不定,“一屠暴起”,趁其不备,手起刀落劈死了恶狼。“一屠得胜”,“始悟前狼假寐”,原来恶狼是在装睡诱敌呢!

“山陬海澨”句承接上文句意:“一屠暴起”杀死了恶狼后,在回家的路上还感到自己胜利来得太侥幸了。忽见路旁有麦场,“无何”即不久之后,“一麦客积薪其中”,麦客休息了。“薪”是柴草,“积薪”是把柴草堆放在一起。柴草堆成了个“小山包”,用草苫子苫着。“苫蔽成丘”是夸张其大和苫草之多。草苫子苫着柴草堆是为了防雨和防潮。“屠乃奔倚其下”的“其”是指草堆。“弛担空囊”是说把担子卸下来,口袋里没有东西可装了。“以逸待劳”指屠夫处于主动地位,养精蓄锐,等待猎物上门。“狼不敢前”说明屠夫的威慑力起了作用。接着是“一狼径去”,另一只狼则假装离开,“少时复至”。说明这只狼也真狡猾至极。“骨已尽矣”,它还不肯罢休的原因是“而两股间犹夹一骨”。当它发现“屠自后断其股”时,“呀然”惊叫着跑掉了。“其一犬坐于前”的“犬”是比喻的说法,意即其中的一条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久之”,是过了好长时间的意思。“目似瞑”写出了狼闭眼看起来像睡着了的形态。“意暇甚”的“甚”字有程度深、而情态悠闲、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而前’.‘其一犬坐于前”指有两只狼先后跟随其后又大嗥小叫的样子。 这里插叙两只老狼的情态与一个情况斗争时变化的情形。 最后一句是全篇的总结句。 蒲松龄用简练传神的语言把一场人与狼的斗智斗勇的场面写得淋漓尽致。 蒲松龄在《狼三则》中用不同的笔调描写了三只不同狼的形象。 第一则着重表现人的机智;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凶狠;第三则兼而有之。 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主题思想的不同侧面。 而最后一句的总结句正是表现蒲松龄笔锋犀利的证据之一。 这便是山陬海澨成语故事的内容。

“山陬海澨”成语示例

山陬海澨,弇陋寡俦,有志之士,生于其间,谁为祓濯而振起之乎?
◎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

“山陬海澨”成语造句

1、山陬海澨,弇陋寡俦,有志之士,生于其间,谁为祓濯而振起之乎? ◎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

“山陬海澨”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天涯海角 天各一方

“山陬海澨”成语接龙「shì」

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