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世外桃源,最早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故事内容是:晋朝时代,有一个书生,叫武陵渔人,有一天,他划着小船沿着溪水去捕鱼。来到了一处桃花林。那里的桃花盛开,桃树一棵连着一棵,花香扑鼻,美不胜收。他惊喜地想穿过这片桃林,发现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竟然有一群又一群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沿着溪水往前走,又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人们生活和睦,没有纷争、没有穷困、没有战乱,人们把房子涂饰的五彩缤纷,男女老少个个都安居乐业。渔人问他们的来源,他们却说是来自一个不容外人打扰的地方。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远离纷扰的地方,是一个理想化的、与世隔绝的、宁静和美好的地方。现在也经常用来比喻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理想世界。
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1、那种幻想中的所谓世外桃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他避世的心态。
近义词: 洞天福地 人间天堂
反义词: 人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