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三老五更,源于《孟子·滕文公上》一文:“设为庠序学校以教,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是在三老五更。”意思是说,天子设置各级官吏,管理人民,使人民懂得上下尊卑长幼之别,这是三老五更的职责。
三老五更指上老年人的制度,后来也泛称老人主持的地方为老学之地。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周朝地方官制,十里一乡,乡有三老(乡老)有秩(乡秩)啬夫游徼。三老在乡中为长老。另外春秋时期郑国为了解决统治机构不健全问题而设置的乡师是第一任乡官。《诗经》曾记载过。在“三老五更”这样的官名在孔子那个时代都是有的。三老掌教化之法于乡国,因此后代人就以三老一词为学堂、教育机构的代称。
所以,“三老五更”这一词所指称的并非是官员的等级而是代表教育机构的含义。由于该教育机构又常被学童及其家长尊称为“老学”,所以后来就形成“三老”或“三老学”的称谓。
以上就是关于“三老五更”成语的故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地方教育机构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也常用来形容年长者的智慧和经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