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语大全

骄兵之计的意思 骄兵之计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骄兵之计的拼音,jiāo bīng zhī jì,骄兵之计的意思: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想了解骄兵之计出处、骄兵之计成语接龙、骄兵之计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骄兵之计释义

骄兵之计

[ jiāo bīng zhī jì ]

释义: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骄兵之计”出自《三国演义》第77回,讲的是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蜀军南征,对荡寇将军孟获七擒七纵,使他心悦诚服。

故事内容是:

南蛮王孟获在泸水一战中被蜀军打败,部下四散逃窜。他正独自逃难,忽地一人领兵追来,一心要捉拿孟获。此人名叫藤甲军元帅,名叫孟获部将,是南蛮国刀斧手。此人虽被擒拿,却一心归顺蜀汉,他趁机提出“骄兵之计”,引诱魏延进入险地,再以奇袭的方式将其击败。

诸葛亮见此计可行,便将计就计,命人将孟获放走。第一次放走孟获后,蜀军中有人不服气,认为应该乘胜追击。诸葛亮却说:“不可。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初江东的周瑜、关羽被曹操所擒,都不曾丧失勇气。孟获虽被擒七次,但他一定不会甘心。因此要用巧妙的办法对待他。”他暗中设下埋伏,第三次擒住了孟获后再次释放,使他产生了错误的心理判断。随着次数的增加,孟获不再提防,认为诸葛亮即使诱敌深入,“以寡胜众”也会败露本军的本营设伏的情况,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告诫众兵丁也万不可急躁,保持绝对沉着,步步为营定能稳操胜券。这种正应了周易大易不测论的那一道理——“慎于局终,方能用智”,完全放心以至于掉以轻心以致使已处于必然死亡的不利处境了。经过无数次被放走的情节,愈到最后伏兵的“好戏”愈精彩,戏剧效果愈强烈,对敌我双方的心理、行动等描画也愈充分。在第六次捉住孟获时,“左右”便提出了一个很深的问题:“此乃放水淹之也。”此时再回想放火上山等安排布置方悟诸葛亮的伏兵之计确实狡猾毒辣已极——如此隐蔽真伪莫测的伏兵计谋的确是高明绝顶的。此时诸葛亮又将孟获放了。这时孟获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并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了。

孟获被释放后觉得冤枉得很,但又无法可想,只得请八纳洞酋长一起商议对策。不料八纳洞酋长认为:“丞相如此神机妙算,蜀中不易再有能人胜过他了。”并表示愿意归降蜀汉。这时的孟获对诸葛亮已无任何斗志可言了。

第七次捉拿并释放孟获后,孟获终于心服口服地说:“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过。”至此,南蛮王孟获终于真心实意地投降了。此时刘备正与马谡密谈至深夜要依靠北方的羌胡支持、定位于三路夹击曹魏的重镇白虎寨才能收取江油关则成就大事,“霸业中兴在即矣”,听说又把故世朝廷公法闹出来令人惋惜并示意将一切有名的害群之马或大则杀头或小则打入囚牢以示惩戒。而诸葛亮却认为:“今番战胜班师之后,必须用一奇谋,将这擒来七千八百余蛮兵妥善安置才是。”于是他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命其弟诸葛均率领其部下及所有粮草辎重往滇池一带安家立业;又命心腹马氏统领四郡所辖州县军民之事;又命魏延、王平、马忠分驻三郡为中军护卫;又将剩余的蛮兵分散于各处屯驻;又将南蛮王孟获封为归化王并赐以金印绶带;而蛮王孟获仍留南中听候日后调遣。“自今以后永保南疆安宁”使诸蛮安心归附。诸如此类措施均表现出诸葛亮的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及通权达变、不拘成法的用兵之策。此一妙计可谓千古未有之奇谋!至此蜀汉南方已安然无恙可以放心回师了。

“骄兵之计”是诸葛亮对敌人的巧妙的计策安排和心理战术的巧妙运用。通过七擒七纵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聪明才智。

以上就是骄兵之计的故事内容,

“骄兵之计”成语接龙「jì」

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