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释义: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缄口不言,读音为:[jiān kǒu bù yán]。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我之谓风波之喻也已,犹有众而不敢言,言果不善莫之敢指乎?”意思是“闭住嘴,不敢说”。
关于缄口不言成语的故事,有以下两个:
1. 唐太宗与魏征: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与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君臣之一。魏征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经常向唐太宗提出尖锐的问题和批评。有一次,魏征在朝堂上对唐太宗提出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让唐太宗非常生气。但是,魏征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用言语激怒唐太宗。唐太宗最终冷静下来,意识到魏征的言论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于是他决定听取魏征的建议。自此之后,唐太宗更加注重听取臣下的意见,而魏征也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退缩,也不轻易闭口不言。这个故事就是缄口不言的另一个来源。
2. 张英和邻居:张英是清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他的家人在京城担任要职。他的邻居因为宅基地的纠纷向他求助。张英的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张英,希望他能够出面解决纠纷。但是张英并没有直接回复家人,而是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退让了三尺地,邻居也深受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地。从此以后,两家和睦相处,成为了美谈。这个故事也体现了缄口不言的内涵。
以上就是关于缄口不言成语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面对问题时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人、宽容待人。
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1、他们都怕直言贾祸,所以缄口不言。
2、问了他半天,可她始终缄口不言,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3、大家都纷纷发言,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只有他缄口不言。
4、既然丛林已化为乌有,野兽也已偷偷离去,他也就因此缄口不言。
5、他对那件事缄口不言。
6、我们缄口不言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不懂表达方式。我们相对无言不是因为爱已消亡,而是关于爱,语言是最浅薄的逃亡。
7、只有实实在在的一顿饭才能使他暂时缄口不言。
8、希尔斯登缄口不言任何可能使人们对他的动机产生怀疑的话题。
9、内心之事宜缄口不言,仓促之念莫妄行,为人友善忌轻浮,患难之友可深交,酒肉之情应远离。
近义词: 守口如瓶 秘而不宣 三缄其口 噤若寒蝉 默默无言 相对无言 默不作声 道路以目 钳口结舌 缄口无言 钳口不言 缄舌闭口 闭口藏舌 金人三缄 死不开口 噤口不言 缄口结舌
反义词: 滔滔不绝,谈天说地,言无不尽,口若悬河,泄露天机,直言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