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指危险的处境变成平安
释义: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化险为夷,形容化险恶为平安。故事讲述的是唐代大将郭子仪的故事: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委派郭子仪来统一。当时,叛乱的人兵分两路,一路是安禄山儿子安庆绪派史思明所率领的7万大军,另一路是安禄山派史朝义所率领的15万大军。两路叛军在邺城相会,商议攻取唐朝都城长安。郭子仪得到消息后,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取得胜利。其中有一次,他采用各种计谋引诱史朝义先期出战,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郭子仪部将建议乘胜追击,直捣叛军巢穴。郭子仪却不同意。他说:“追击太远,一旦失去目标,兵力分散,不是‘十全’(完全)胜利。现在不如退回营垒,让他们有显示胜利的骄傲心情。”于是命大军后退,敌人追了上来。
这时郭子仪部将气愤极了,认为郭子仪胆小怯懦。然而郭子仪对全军演说:“我料定敌军统帅骄傲轻敌,一定会倾巢而出。虽然他们已经打败了安庆满和辛庆和等军马,但他们远道而来,急切间贪心抢掠财物、争功名,势必军心涣散。我所以不乘胜追击,正是要他们自乱阵脚。如果他们尾追不舍、深沟高垒,坚守不出,那我们日久粮尽就会不战自败。”敌军果然如此行事。唐军日久粮尽,加上内奸偷运粮草接济叛军、烧粮食的士兵及牲畜等原因内部十分混乱动摇不定就出营再战(归寨自保)。这一仗使敌人很快从喜悦出兵进攻时的上气连天变得消沉而无法团结进攻从而加速了自己的失败这时边疆众将以为又遭遇战乱边疆百姓也十分惊恐不安郭子仪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众将都认为应退回潼关请朝廷发援兵这样内外夹击才能平息叛乱。
郭子仪不同意众将的意见说:“退回潼关是下策朝廷援兵还未到叛军就会尾随而至那时前后受敌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诸将都很佩服郭子仪的分析当即一致表示听从他的指挥准备死守城池拖垮敌人消耗敌人的战斗力使唐军取得最后胜利然后才撤退以保存实力逃出重围求得喘息的机会这时郭子仪派心腹回京城报捷安抚民心等待救兵。这时郭子仪以神速守城的计策奏效敌人闻报而惊魂未定毫无办法眼巴巴地看着潼关守军和援兵接踵而至还害怕地离开了营地准备逃走(恐惊失潼关走)逃出不久被追上潼关唐军出击而包围。敌人攻打不开潼关一气之下竟纵火烧城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城内哭声连天草木同焚守城士卒死伤过半士卒怨恨敌人太甚反乘胜追击敌军精锐全部歼灭史朝义仅以身免被部下杀死史思明之子思悌杀死思明投降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十分想念平定之策乃是郭子仪决策他可是力排众议一心挽狂澜于既倒安宗泰然惟危思慕经年患难安危的时候而且作了几首《赠郭令公七律》七绝并多次夸赞此人算是个楷模杰士一位帅才一个民族的命运取决于其得贤愚直系天下安危之本也
郭子仪在平叛中功勋卓著他一生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化险为夷成语由此而来
除夕遇险的一幕,自然又回忆起来,但我们这一次是化险为夷了,虽然费了一些周折。
◎郭沫若《革命春秋·南昌之一夜》
1、姚雪垠《李自成》:“他善于用兵,常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2、突遇危险,他急中生智化险为夷了。
3、误会一旦发生,只有尽释前嫌,才能化险为夷。
4、集体的感觉会使你化险为夷,逼近你成功的目标。
5、他差点就没命了,真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6、诸葛亮尽避在危险的时候,都不慌不忙总是能化险为夷,让旁边的大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7、飞机在降落前的两分钟,幸好驾驶员镇静沉着,才化险为夷。
8、尽管他一生中坎坎坷坷,但他总算化险为夷,走向成功。
9、如果不是消防队员及时抢救,化险为夷,这场火灾恐怕会造成惨重的伤亡。
10、森林火灾几乎无法控制,幸好老天突然下起大雨,才化险为夷。
11、我相信我和困难命中相克,我一定能够把困难都化险为夷的。
12、大浪打过来时,大家才能化险为夷,倖免于难。
13、遇到意外,首先要保持冷静,才能沉著应付,化险为夷。
14、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化险为夷,消弭一场可能发生的灾祸。
15、幸亏台风转向,才让这支登山队化险为夷,平安下山。
16、昨晚湿漉漉的,还坚持去打球,差点摔倒,好彩下盘超稳,都一一化险为夷了!
17、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敌人多么强大,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化险为夷!
18、选了一个完美的酒店,7分钟杀拢车站,三分钟分钟飞毛腿进车厢,终于化险为夷。
19、当我在那里不知所措的时候只有我爸爸来帮我化险为夷。
20、我次的化险为夷我们回去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好好地总结一下。
近义词: 起死回生 逢凶化吉 转危为安 绝处逢生 有惊无险 转败为功 转败为胜
反义词: 雪上加霜,如履薄冰,弄巧成拙,火上浇油,千钧一发,危如累卵,得而复失,釜底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