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释义: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移东就西,出自《元曲选·乔梦符(闺怨)》:“我则索向青松翠柏,山崖峭壁,权作我移东就西。”原指移开近处的东西换到远处去。后多比喻随意的转移话题或转移处理事情的方向。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历史故事,即战国时期魏国的季子用“移东就西”的方法帮助国王避免了一次危机。有一次,国王派人修建一座宫殿,但宫殿的工程进展缓慢。国王非常生气,想要惩罚相关人员。季子了解情况后,便对国王说:“臣请借大王之弓弩,并悉除左右所为不义者,此群臣之所以不乐也。于是移东就西,朝令暮改。”季子巧妙地借用“移东就西”的方法,将原本要惩罚的措施暂时放一放,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的措施来执行,使国王免于暴怒。
因此,“移东就西”的方法成为了中国古代一种智谋,常用于解决各种突发或复杂的问题。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需要灵活变通,随机应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近义词: 移东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