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释义: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诛心之论,意思是揭穿动机的批评。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阮籍传》,籍又能饮酒,善吐不快之论。
据历史记载,三国时期魏末晋初的时候,有个名士叫阮籍。他为人正直,性格孤傲,对那种虚伪的言行非常反感,所以,当有人想当官时,他总是先千方百计地推辞,等对方失去耐性,非要他接受时,他却马上接受。因此,当时的人们称阮籍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典型。后来,司马氏掌权后大肆杀戮异己,对正直的名士们也下了毒手。这时阮籍为了保住性命,只好用醉酒的方式来逃避。不过这样一来,他反而得罪了很多人。因为他的一些言论确实很尖锐、很直率,直指人们的内心深处,因此人们称他讲的话是“诛心之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批评或直言不讳的言论。这些言论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或受到伤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些言论,认识到它们背后的真实意图和善意,我们就可以从中受益并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和尊严,避免使用过于尖锐或伤人的语言。
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1、他写的那篇文章,使一些人咬牙切齿,可算得上是诛心之论了。
2、在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他往往有不同凡响的诛心之论。
近义词: 诛心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