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易子而食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它的本意是交换孩子来吃,后用来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比喻活不下去,发生了相互出卖子女以求活命的情况。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时期。当时,灾荒严重,人们的生活极其艰难。为了生存,人们开始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换,以便有东西可吃。然而,这种行为并不普遍,因为它意味着把孩子置于危险之中。但是,当所有的食物来源都枯竭时,这种行为就变得不可避免了。最终,许多人因为无法获得食物而死亡。这个事件促使人们深刻反思他们的生活困境和人性困境。
然而,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成灾民相互出卖子女以求活命的情况,这时人性被深深地撕裂开来。这样的历史背景,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社会伦理和人性的角度。
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1、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 析骸以爨 析骸易子 易口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