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鸣琴而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吾之思也,如蛙鸣焉,时六气也,物则胜矣。美者可以饰忧,乱者可以丑诫,乃声出而逆,乃心逆而自审也,乃徐而察之,去其苛声,不舍其苛而以事养之,行之所逆,止其所废,宽其施舍,行之以和,是琴之徽也。"意思是弹琴而使天下太太平平。后用以比喻太平时可鸣琴而治。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先贤的故事。有一年,孔子到东周去观光,见周朝都城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氛。他很受感动,就向卫国大夫孔穿的建议说:“鲁君是个明君,鲁国是个太平国家,倘若能按照先王‘鸣琴而治’的法子治理国家就好了。” 孔子的话虽被误解了,但他的“治国莫如‘鸣琴而治’”的理想确实实现了。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孔子的仁爱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以上就是关于“鸣琴而治”成语的故事的简单介绍,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以阅读相关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