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哈萨克族热情好客的句子
1.哈萨克族是怎样热情待客的?
哈萨克族桌宴 哈萨克族以热情好客著称。
凡是过往家门口的旅客,不论认识与否,无论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热情相待,像接待远方来到的贵宾一般。哈萨克族一般认为“客人的来到是带来好运”的。
宰羊待客是体面地事情,也是主人应尽的礼数。如果贵客临门,最好挑选一匹两岁的小马驹招待。
在宰羊之前,为对客人表示尊敬,先把待客的羊只拉到门前,将羊头拉进门内,朝向客人,主人捧着双手,恭敬地说:“请允许吧!”于是客人中的长者即做“巴塔”祝福礼仪,然后主人把羊拉出去宰了。哈萨克族有一句俗话:“祖先遗产中的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
所以宰羊待客便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如果在太阳下山时放走了客人,就是跳到水里也洗不清这个耻辱。”
如果客人留宿,还要精心喂养照顾客人的马匹。次日,客人若告别,主人还要热情送别。
2.哈萨克族是怎样迎客的
哈萨克族是一个性情率直诚恳而热情好客的民族,对前来拜访的望门投止的客人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竭诚招待。
“如果在太阳下山时放走了客人,就是跳到水里也洗不清这个耻辱”的谚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客人来了,主人揭帘让客;客人走时,主人总是热情牵马理镫,扶客上马。
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对贵宾要宰杀毛色为黄头白身的活羊。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至客人面前,以示尊敬;客人将盘中的羊头取起后,割下一片羊头右面颊上的肉放在盘中,以示接受,再割一只羊耳朵给座中幼者,然后再将羊头送还主人,不这样做被认为失礼。
宾主相见,一般都首先问候“麻勒加浓曼姆”(意思是牲畜平安),然后问“维玉兴阿姆”(意思是全家平安)。客人进屋,切忌坐床,要坐在地毯上。
入座时一般是客左主右。哈萨克族重视友谊,友谊特别深的,往往订为“塔睦尔”共同享用财物,亲如一家。
对老人特别尊重,不论吃饭喝茶,说话走路,都要礼让老人。
3.介绍一下哈萨克族餐桌文化
生活在宽广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民族,生性豪爽奔放,热情好客,他们的饮食习俗带着浓浓的牧区特色。
由于牧区气候寒冷,海拔高,他们一年四季均以肉和乳制品为主食,其次才是吃用面粉制成的馕、面条以及抓饭等,肉类主要是牛、羊、马肉,乳制品则丰富多样、名目繁多。 手抓羊肉及手抓羊肉面,是哈萨克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而形成的特色食品。
其中最令他们喜欢的一种对羊肉的吃法,就叫“纳仁”,即手抓羊肉或手抓羊肉面。当你夜宿哈萨克族同胞家,他们必定少不了用手抓羊肉来招待。
主人首先牵肥羊一头站在毡房外,表示热烈欢迎并决定宰羊款待客人,牵羊请客人过目,客人中的尊者长者就立即表示感谢之意,同时祝福主人人畜兴旺,万事吉祥。 这种仪式叫“巴塔”。
仪式过后,主人马上宰羊剥皮,去五脏,燎完羊头上的毛并洗净,和肉一起煮,煮时用清水,不放任何佐料,待肉熟时才放少许盐,这样煮出的羊肉味鲜肉嫩,吃时再佐以洋葱等,味更佳。进餐前主客需洗净双手,主人将煮好的羊头朝着客人中的长辈,以表敬意,客人接过主人递来的小刀,先将羊头左颊面的—片肉割下,放人盘中,表示领情和谢意,再割一只羊耳朵,送给主人的孩子或在座的最幼者,意思希望孩子听长辈的话,这两种仪式结束后,大家才动手削肉。
吃肉时,切忌在盘中乱翻或挑肥拣瘦。主人有时还会把羊尾油和瘦肉混合在一起送给客人口中,客人需张嘴迎住,否则被认为失礼,客人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主人。
哈萨克族牧民除用手抓羊肉招待客人外,也做手抓羊肉面,即在捞去羊肉的汤中,放人擀得薄薄的面片,面片切成大块,待煮熟起锅与羊肉一同盛人盘中,请客人用手抓着吃。 有时,主人会端上酸奶或马奶子,既开胃,又助消化。
吃过肉和面,主人还会请客人喝肉汤,让客人吃得心满意足。哈萨克族还擅长做熏肉及马肠。
临冬时节,勤劳的哈萨克族牧民开始忙碌着为过冬贮存食物,这个时候,他们挑一些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屠宰后,用多年积累的保存方法来熏制这些肉。 做法是先将肉剁成块,抹以盐,搭在四周用土块围好的木架上,烧松枝起烟来熏肉,直到熏干,就做成了。
熏羊肉亦用同样方法,只不过掏去内脏但连皮带肉,这样熏出来的羊肉放到第二年的六七月份都不会变质。哈萨克族还有更高一招,那就是做马肠子。
在精心挑选马后,将选中的马屠宰,取出其肠,洗净,按马的肋条切成条肉,和肋骨一起撒上盐、胡椒粉等调料,灌进3尺多长的马肠内,再将两头扎紧,任马肠子自然风干,约一个多月左右即成。还有一种“金特”,即用奶油拌匀幼畜肉,装进马肠里,蒸熟后食用,也是一道鲜美食品。
……更多看参考资料。
4.求2篇关于少数名族的说明作文急需2篇关于少数名族的说明作文br 爱问
维吾尔族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礼貌语言,而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很多礼貌语言是共同的。
不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充孜族还是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大家在见面的时候都以右手抚胸,频频点头行礼,说声“萨拉姆!”“萨拉姆”包含“您好”、“向您问安”的意思,表达了尊敬别人的心情,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到处都可以见到少数民族人民谦虚、恭敬、亲切相待的动人情景。 请求别人做事或帮忙的时候,往往用询问、客气的话语,尤其对待长者特别显得毕恭毕敬,在长者面前,任何失礼的举动都是绝对禁止的,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喝茶吃饭都要先敬老人;青年人不能直接叫长辈的名字,当着老人的面不得喝酒、抽烟、放肆谈笑,吃饭的时候,长者先入席。
少数民族非常热情好客。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便是奇耻大辱。
凡是前来拜访或者投宿的客人,不管相识或者不相识,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因为维吾尔族人数最多,所以维吾尔语比较通用。
一般情况下,与人见面要说:“亚克西姆赛孜?”见到长者或德高望重的人右手搭胸,行鞠躬礼,然后说声“萨拉姆”,这表示最亲切的问候。 在称呼方面,各民族都有其尊卑辈序之称,少数民族一般对人不以官职相称,其中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称呼比自己稍长的男性为“阿卡”,就是哥哥、大叔的意思;比自己稍长的女性尊称为“阿恰”或“阿依拉”,就是姐姐、大婶的意思;称比自己年幼的男性为“吾康”(弟弟),女性为“森额尔”(妹妹);对年幼的人一般在名字后面加上“乌卡”,就是弟弟、妹妹,表示亲切;对上了年纪的女性长者叫“姆妈”(奶奶),男性长者尊称为“波瓦”(爷爷);对比较熟悉并与自己母亲同辈的女性叫“阿帕”(妈妈)、男性叫“达达”(爸爸);长者对晚辈,不论是不是亲生子女,都称 “巴拉姆”(我的儿子)、“柯孜姆”(我的女儿);青年同性之间互称“阿达西”(朋友);对干部和军人称“尧尔达西”(同志);对小男孩称“巴郎”,女孩称“克孜”;对小伙子不能称“巴郎”,应选择上面的对应尊称;青年之间还有个亲昵的称呼叫“阿达西”(朋友),不过男游客不要对女性,尤其对姑娘不能这样称呼;叫维吾尔族同志的名字的时候最好用全称,用一、两个字代替便显得不礼貌,如努尔·买买提, 叫做“努尔”就不太好,不过对熟悉的同志这样称呼也是可以的,因为他可以谅解。
5.哈萨克族有哪些春节的风俗习惯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
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库吉”(稀粥)。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
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牧民认为:“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是奇耻大辱。”若有贵客,主人先将羊牵到客人面前,并伸出双手对客人说:“请允许吧。”
取得客人应诺后,才将羊屠宰。如果客人谦谢,主人便反复说服客人,直到客人默许为止。
十分尊贵的客人或许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腮帮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
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餐后饮茶,也很讲究礼仪。当客人饮茶时,多是女主人跪坐倒茶。
(下面有详细) 吾热孜节,即哈萨克族春节,“那吾热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哈萨克族人民将从这一天开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热孜”月。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那吾热孜”饭。
这种饭香味扑鼻,咸淡适宜,营养丰富。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那吾热孜饭招待客人,饭后,人们尽情欢唱、歌舞、做游戏。
为了送旧迎新,预示丰收,人们不仅吃“那吾热孜”饭,还要食用珍藏过冬的马肋条灌肠、马肥肠、马碎肉灌肠、马脖肉、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类等。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地从一个阿乌勒到另一个阿马勒,走家串户,吃“纳吾热孜”饭,唱“纳吾热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
在节日期间,还要开展各种体育娱乐活动,有牧民们喜爱的绕口令、猜谜语、弹唱、对唱、摔跤等。
6.用“热情好客的”造句
1、瑞典美女有教养,爱交际,热情好客,而且懂风情,百无禁忌,知道如何让夥伴得到享受。
2、训练设施和球场妙不可言,当地人民热情好客并通晓足球。
3、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椒乡人民欢迎各界人士加盟鸡泽这片热土。
4、同时,悠久的文化孕育了鹿泉人勤劳淳朴、热情好客、不畏艰险、拼搏奋进的精神品格。
5、届时,热情好客的当地人会载歌载舞举行隆重的仪式,淳朴的哈尼姑娘会为宾客献上象征幸福彩球和花篮。
6、这家餐厅的老板非常热情好客,几个小伙子服务员也非常憨实,在这里就餐就好像到了老北京的人家去做客一样。
7、沙漠草原,羊肥马壮,少数民族,风情万千,热情好客。
8、第三房东能说地道的英语,热情好客。
9、世博会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热情好客的美德,反映了人们渴望相互了解与相互合作,从而吸引了各大洲不同文化的人们汇聚一堂。
10、热情好客、奋发向上的扬州伟峰人欢迎您。愿与您真诚合作,为创造美好的明天,携手共进。
11、殖民者发现,百慕大群岛物产丰富,是个热情好客的地方。
12、拉阔尔部落热情好客,潘森大哥也与我意气相投,对我们照顾有加。
13、话说这布依族热情好客,族人多好酒,这铜锣街上就有不少酒肆,其中有一家名唤芙蓉楼的,便是秦欢每日下山打牙祭时最常光顾的一家了。
14、全村只有百来户人家,乡亲们相亲相敬,以民风古朴、热情好客为十里八乡的人们所熟知。
15、天渐渐的黑了,我们来到一个蒙古人的家里,蒙古人住的是一座座蒙古包。热情好客的蒙古人用奶酪牛奶羊肉等很多丰盛的饭菜来款待我们。这里的风景美,人也很美。
7.表现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诗句
1、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2、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
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尝着菊花酒。
3、客至 作者:杜甫(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剩下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