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000字(3篇)9-16-45

读后感 www.xuehanzi.net 2024-06-22 09:18 9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篇1

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鲁迅从纸上跃到了我面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这些都是百草园的真实写照。它们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新鲜的事物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孩子来说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难以触及。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是很孤独的。他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他只有看似只长满了野草的百草园。所以我又有几分同情小时候的鲁迅了。

我也曾憧憬过能有个机会可以做次神仙,原来何首乌的根有像人形的,我边笑边想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欢就是在雪后空地上捕鸟。须在下一两天雪后扫开一块空地,撒上秕谷,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系上一根小绳,远远的牵着。啊,鸟雀终于来了。不可以急。小鲁迅屏息凝神,脑海里却憧憬着鸟雀们在口袋里叽叽喳喳又挤又叫的样子。不自觉的握着绳子的手往后拉了拉。呀,鸟雀都吓跑啦!鸟儿都惊得直冲云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头后面小鲁迅沮丧的样子。

小鲁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羡慕,但我也不会忽视伏在桌上执笔的大鲁迅。朝花夕拾。这多么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鲁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羡慕。这虽然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却是他童年的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严而不厉的先生造就了未来的民族魂。

我觉着,如果静静的思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会觉着你是在看画,不是在看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范文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左右范文5篇

★朝花夕拾心得体会800字范文5篇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的读书笔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精选7篇300字

★关于《朝花夕拾》小学读后感400字精选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篇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蜇,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就是鲁迅对自己家后院“百草园”的描写,这儿真是好玩,可以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上云霄,还可以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时不时拨起何首乌,偶尔发现了像人样的根,便不停地炫耀。

还有一段是“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这是鲁迅对自己第一次去书塾的描写,读着也会让我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的情景,当时住在一个机关宿舍的院子里,学校与我们院子仅有一墙之隔,虽然绕着去学校也只要十来分钟,但我还是冒着被学校处罚的危险时不时去上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时不时地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蜇,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就是鲁迅对自己家后院“百草园”的描写,这儿真是好玩,可以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上云霄,还可以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时不时拨起何首乌,偶尔发现了像人样的根,便不停地炫耀。

还有一段是“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这是鲁迅对自己第一次去书塾的描写,读着也会让我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的情景,当时住在一个机关宿舍的院子里,学校与我们院子仅有一墙之隔,虽然绕着去学校也只要十来分钟,但我还是冒着被学校处罚的危险时不时去上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时不时地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篇3

当空灵悦耳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回响在耳畔时,我总是不由自主的联想到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这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先生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段的回忆,真实的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先生所经历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生活的一角,抒发了对童年岁月以及师长的无限怀念。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以轻快活泼的笔调白描了一个孩子童真的内心世界,读来让我们感同身受,也消除了我们与这位大文豪之间的隔阂感。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成人的眼里,所谓“百草园”只是一个荒芜的旧园,杂乱无章。而在孩子眼中,百草园里有油蛉歌唱,有蟋蟀弹琴,是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的乐园。

“先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时,人一拉,便罩住了。”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在感觉,甚至等不及到下雪天就想试上一试。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在春天里扑蝴蝶,或挥着长长的网兜在花丛中胡乱舞动一番,碰碰运气;或暗中观察着哪只蝴蝶停在花上了,便蹑手蹑脚的靠近,用手轻轻的捏住它的翅膀,逮住了,不过通常也是端详一会儿就将蝴蝶放飞了,再接着去逮下一只,乐此不疲。看来,童年的趣事,从古到今都是相似的。

后来,儿时的鲁迅便去了极其严厉的私塾——三味书屋学习,草园不能常去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多么惋惜的感叹啊,庆幸尽显孩子贪玩的本性,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很多人认为三味书屋枯燥乏味,暗藏着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教学方法的批评。在我看来,这不是作者的创作本意。你看,博学的寿镜吾先生虽然要求严格,但手中的戒尺却很少落下。先生读书入神时,陶醉其间的样子也很是可爱。读书,习字,对课,虽然比在百草园乏味得多,但与同伴们在小院子里面折腊梅,寻蝉蜕也很有意思。童年的种种,即便是当时看来,再大的不悦,都会因时光的流逝而镀上一层金色。甚至在鲁迅先生的一生里,那荒芜的百草园,严厉的三味书屋都将是他心中最澄澈的一方净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当年鲁迅先生因为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而遭到了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先生南下厦门大学教书,在繁杂的教学之余,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创作了本篇文章。回忆旧事是温暖的,怜爱的,现实中的鲁迅先生更多的是孤独和苦闷,是对现实的冷峻的审视。先生既在故乡和童年的记忆里寻找精神的抚慰,同时又清醒地认清着现实,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像“真的勇士”一样“直面惨淡的人生”,继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正如《朝花夕拾》这个题目一般,清晨绽放的鲜花,夕阳西下时去摘取,虽然花失去了原有的芳菲,却别有一番风致。美好的童年,也是那朵傍晚采下的,略失娇艳的鲜花,承载着美好的回忆的同时,也积蓄着温暖的力量,照亮了鲁迅先生的战斗的一生。

大家在看

查看全部「读后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