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裁判员》(集锦15篇)3-9-39

实用文档 www.xuehanzi.net 2024-05-15 10:06 280

简介:感谢网友“粘春柔”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裁判员》(共15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裁判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裁判员》

设计意图: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新《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统计作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分类、记数、比较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清晰直观的比较出多组物体的多少。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

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

3、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2、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

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幼儿自由讨论比较谁是冠军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幼儿再次倾听比赛过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和记录方法,并展示几种有代表性质的记录方法。

5、分析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比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请幼儿最为简单清楚的记录方法再次记录投篮情况。

7、放录音,请个别孩子为冠军获得者颁发金牌。

(三)合作调查、应用实践

1、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1)(出示绳子、沙包、皮球)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绳子、沙包、皮球,你们觉得比哪一种好呢?(幼儿自由发言)

(2)这么多人的意见都不一样,老师怎样知道哪种意见的人最多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来?

2、幼儿商讨并实施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展开调查和记录,并将各桌的记录结果统一到老师预设的总表上。

(四)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大表格的统计结果,并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参加该项目的比赛。

特色体现:

1、设置生活化的情镜,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

2、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层层设疑引发幼儿探究和思考。

3、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篇2:大班数学小小裁判员教案

设计意图: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新《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统计作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分类、记数、比较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清晰直观的比较出多组物体的多少。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

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

3、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2、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

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幼儿自由讨论比较谁是冠军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幼儿再次倾听比赛过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和记录方法,并展示几种有代表性质的记录方法。

5、分析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比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请幼儿最为简单清楚的记录方法再次记录投篮情况。

7、放录音,请个别孩子为冠军获得者颁发金牌。

(三)合作调查、应用实践

1、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1)(出示绳子、沙包、皮球)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绳子、沙包、皮球,你们觉得比哪一种好呢?(幼儿自由发言)

(2)这么多人的意见都不一样,老师怎样知道哪种意见的人最多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来?

2、幼儿商讨并实施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展开调查和记录,并将各桌的记录结果统一到老师预设的总表上。

(四)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大表格的统计结果,并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参加该项目的比赛。

特色体现:

1、设置生活化的情镜,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

2、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层层设疑引发幼儿探究和思考。

3、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活动反思:

鼓励幼儿中胆动手尝试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两位幼儿测量不积极,因为不知道测量的方法。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让幼儿知道通过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所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篇3:大班数学小小裁判员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面积测量的意义。

2、学习用多个单位量覆盖的方法测量面积,并用数字表示测量结果。

3、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

2、教师教具:操作底板、测量纸块,数字卡片,磁铁;

3、幼儿操作用具:操作底板、测量纸块、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啊?(出示课件)看他们俩的表情怎么了?(生气)为什么呢?原来啊,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海滩上盖了一栋新房子,在装修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自己干的活多,所以吵了起来。他们想请我们去给他们当裁判,比比看到底谁出的力气多?你们愿意吗?

2、演示操作。

3、接下来是最后一轮比赛,第三轮比赛要比一比谁铺的草坪大。看,这里分别是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家铺的草坪。你能看出谁铺的草坪大吗?待会请小裁判自己去铺一铺,量一量,这里还是有很多一样大小的方块和数字卡片,大家来说一说要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先用方块铺一铺,铺满以后数一数用了多少方块,最后把数字卡片插上去,比一比两边数字的大小,就能知道谁铺的草坪大啦!

二、分组操作。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每人都有一副海绵宝宝和派大星铺的草坪的.图片,待会请你们去铺一铺,量一量,比比看谁铺的草坪大。请你们搬着你们的小椅子轻轻地走到后面吧!(请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总结。

1、集中交流

各位小裁判都已经量好了,铺满海绵宝宝铺的草坪用了多少方块?(7块,教师验证)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铺满派大星铺的草坪用了多少方块?(6块,教师验证)6块方块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谁铺的草坪大?为什么?因为铺满海绵宝宝铺的草坪池用了7块方块,铺满派大星铺的草坪用了6块方块,7大6小,所以海绵宝宝铺的草坪大。那小裁判们第三轮比赛谁赢了?(海绵宝宝)我们给他一个赞!

2、小组评价

师:三轮比赛结束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比赛结果。第一轮比赛谁赢了?第二轮比赛谁赢了?第三轮比赛谁赢了?那这次比赛的冠军是谁啊?我们恭喜海绵宝宝,他是一个劳动小能手。我们也给自己鼓鼓掌,今天啊你们都学会了用铺一铺量一量的方法比较大小,都是很棒的小裁判哦。可是如果你们想要做更多比赛的裁判,还需要多多学习努力哦!

反思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社会经验,鼓励幼儿中胆动手尝试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两位幼儿测量不积极,因为不知道测量的方法。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让幼儿知道通过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所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篇4:大班数学小小裁判员教案

活动目的: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体验货币的等量买卖关系。

2、观察物品对应的钱币数量,并能进行相互转换,做钱总数的合计练习。

3、积极参与购物活动,产生做小小采购员的自豪感。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平时你们家里买菜、买水果、买零食、买玩具都是由谁买的?(妈妈)所以呢,每次采购这些东西的都是妈妈,我们要跟妈妈说:“我们现在都长大了,我们要做小小采购员,帮助妈妈做点事情。”好!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如何做一名小小采购员。

二、认识人民币。

1、观察1元人民币,引导幼儿了解1元纸币。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钱?(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钱上有1”)除了有数字1外,1元钱上还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1元钱纸币的正反两面的图案。)2、观察1元硬币。

师:除了这样的1元钱纸币,你们还看过其他样子的1元钱吗?(引导幼儿说出还有1元硬币。)师、1元硬币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愿意从这里把1元硬币找出来?(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硬币,引导幼儿找出1元硬币。)你是怎么知道这是1元硬币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花纹和数字)3、比较1元纸币和1元硬币的关系。

师:这个是1元钱(教师左手举钱币)这个也是1元钱(右手举硬币)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但它们能买一样多的东西)师:对了,它们都是1圆钱,这个是用什么做的?这个呢?(引导幼儿说出这个1元钱是用纸做的,这个呢是用金属做的)能买一样多的东西。

4、认识2元、5元、10元人民币。

出示2元,5元,10元让幼儿认识和区分这些人民币,告诉幼儿我们做一名小小采购员就必须认识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三、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四、游戏“凑钱”。

“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我觉得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确定必须体现时代特征,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精神,否则就会使活动缺乏活力,失去生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使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欠缺与人交往的技巧。而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文明的时代,也是一个人际交往非常频繁的时代。人们对交际已不断提出新的方式与新的要求。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把大社会融入学校这个小社会,锻炼孩子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为了卖掉自己的玩具,热情地大声吆喝,拉拢顾客,宣传自己玩具的优点,甚至不惜降价……。孩子真正体会到买到新玩具的快乐,更懂得了旧玩具的巨大作用。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更扩大了孩子间的交往,为孩子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基础。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家长资源是我们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强力后盾,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家长的智慧深不可测,家长更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发倡议书让家长了解活动的内容及意义,让家长帮忙准备买卖所需要商品,以及和孩子一起商量给商品标上合理的价格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当家长看到孩子交换来的商品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一位家长说道:“虽然用大毛绒玩具换了一个小发夹,好象有点亏了,但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从中得到的锻炼可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篇5:大班数学教案:小小建筑师

活动名称:

小小建筑师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体验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的拼合,培养幼儿的面积守恒能力。

2、初步尝试统计和记录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幻灯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带格子的纪录纸、每人一只笔。

配备教具:每人一套泡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世贸大厦。

这些壮美的建筑物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座?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座你喜欢的房子,好吗?

二.、幼儿动手探索。

l教师指导幼儿从学具盒中将全部泡棉图形取出。

摆一摆:用你手中的泡棉自己设计一做房子.

分一分: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说一说你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砖块?看看每一种砖头用几块呢?

记一记:发给幼儿带格的"纪录纸,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纪录下来

l这是一张砖头材料图,(出示图一、图二)请小朋友根据图找出要用砖头的材料,并用这些材料建造一座建筑物.

音乐能给我们创作的灵感,让我们听着音乐创造吧。

图一:

图二:

幼儿拼好后互相欣赏交流。

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好!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

三、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指导幼儿从学具盒中将全部泡棉图形取出。按照本练习下方的组合提示,把相应形状和数量的泡棉学具放在一起。

指导幼儿将组合图1中的泡棉图形放在本页练习上方的空白图形中,调整各个泡棉图形的角度和位置,尝试用这个组合中的泡棉图形将空白图形填充好。如果能够恰好填充,请在这个组合图例后面上画“√”

按照同样方法进行组合图2和3尝试操作。

篇6: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篇7: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这次活动中利用了动物造型的软体组合玩具,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致;自制了有立体感的蝈蝈教具及头饰,更形象具体地体现活动的内容-装蝈蝈。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不由自主,为了达到最佳的活动目的,我又赋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觉的情景,让幼儿为了照顾小玩具而适当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而之后的游戏又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动起来。最后安排了区角活动,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活动准备:蝈蝈教具及头饰各10个笼子图片5张软体组合玩具若干活动黑板2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出示单个玩具介绍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围一圈,背靠背……*教师出示成品造型,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发放玩具,教师表现:呀,小玩具在路上睡着了,而且是几个小动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着的,那我们先不叫醒它们,老师轻轻地发给每组小朋友一筐,你们也轻轻地拿,每人拿2组小玩具,再轻轻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开,让他们再睡一会吧。

*引导幼儿:数一数:你有几组玩具?每组有几个?两组玩具一样多吗?向幼儿介绍2组玩具的数量一样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请幼儿将玩具轻轻地拆开,把小玩具叫醒,再数一数你一共有多少?每个小朋友一样多吗?这样分公平吗?这样分分得平均吗?

* 小结: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样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样多。

3.尝试平均分分玩具:*引导幼儿将手中的玩具分成2组,看一看每组几个?每组一样多吗?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说说是怎麽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

*请幼儿用一个一个地分的方法,将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组,看一看每组几个?一样多吗?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请小朋友将他们平均分成2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让它们睡一会吧,装蝈蝈:* 引出:

现在我们活动室真安静,小玩具一会就会睡着的,这让老师想起来,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觉的时候特别吵,总是有东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一群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出示蝈蝈:原来它们的蝈蝈笼子坏了,没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们带来了,*进行活动-装蝈蝈:

出示笼子:老师还准备了5个笼子,让它们平均住到 5个笼子里面,幼儿说说该怎么分呢?

请幼儿黑板上示范装蝈蝈。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蝈蝈?平均分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几只?

4.巩固平均分小蝈蝈在笼子里可舒服了,你想变成小蝈蝈,体验到笼子里玩的感觉吗?

引出游戏-装蝈蝈介绍规则:10个幼儿戴头饰扮演蝈蝈,呼啦圈代替笼子, 幼儿和老师倒数10个数。10个“蝈蝈”同时装到5 个笼子里。要求每个笼子里的蝈蝈一样多。

组织幼儿做游戏,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游戏结束,发放玩具作为鼓励5. 活动结束:

带领幼儿带好玩具一起去做区角活动。

篇8: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活动反思:

开展此次长度守恒活动前,幼儿已经具有测量的相关经验,对于测量需要掌握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我结合前几次的测量活动,依据幼儿活动的热情,请幼儿继续寻找生活材料,探讨长度守恒的原理。

活动的环节很简单:提出问题――介绍游戏规则――请幼儿自由探索――总结操作的经验。

为什么要创设简单的环节进行操作呢?我有几点想法。

第一,幼儿已经具备测量方法的经验,因此简单的回忆和提出问题就能够唤起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二,大班幼儿已经具备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设情景或者游戏式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大班幼儿的自主自愿性,体现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第三,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操作氛围,给幼儿的思考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幼儿从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充足的操作时间发现幼儿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小百科: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为点到点的距离。通常在量度二维空间中量度线段边长时,称呼长度数值较大的为长,不比其值大或者在“侧边”的为宽。所以宽度其实也是长度量度的一种,故此在三维空间中量度“垂直长度”的高都是。

篇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2、尝试能根据路线图中箭头所指的行走方向,正确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

3、乐意在活动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同伴的不同意见。

活动准备:

1、自备:箭头标记。

2、菜园图,教学ppt。

3、幼儿用书《走迷宫》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箭头,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1.教师:兔妈妈有三个兔宝宝,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有一天,兔妈妈对兔宝宝说,菜园里结出了许多果实,你们长大了,应该自己去找食物了。于是兔妈妈给了兔宝宝三张不同的路线图,可是上面有兔宝宝看不懂的标记。

2.教师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标记图。你们认识这些标记吗?这几张箭头标记一样吗?分别指向哪几个方向?

二、明确路线图中每一步的行走的方向。

1.出示兔宝宝路线图:教师:除了箭头标志,路线图上还有什么?路线图中每个格子里的箭头和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教师:我们来看看小黑兔的路线图,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个方向走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教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小白兔的路线图上面每一步的行走方向呢?

4.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灰兔的路线图,一共要走多少步呢?它是怎么样一步步走的?请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小结:数字表示第几步,箭头表示每一步行走的方向,小兔子的照片表示是谁的路线图。)

三、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

1.教师出示菜园图,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路线图我们看明白了,再来看看兔妈妈的菜园吧!你看到了哪些果实?

2.明确行走的规则与要求。

(1)师示范:根据路线图,我先来帮助小黑兔找食物,第一步很重要,从小黑兔所在的格子出发,根据箭头方向向上画一条短线到下一格处,画的时候要跨越两个格子的中线,这是第一步的行走路线。第二步哪个方向?第二步要从第一步走到的地方向左再画一条短线到下一格。第三步哪个方向?小黑兔一共走了几步?找到了什么食物?

(2)谁来帮助小白兔找食物?小白兔收获了什么?

(3)小黑兔一共走了几步?谁来试试?小黑兔收获了什么?

四、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刚才是兔妈妈在考验我们的能力,她发现我们小朋友都很能干。现在,兔妈妈可放心啦,但是真正的路线图可没这么简单。

2. 出示幼儿操作纸《走迷宫》。

师:兔宝宝们的步数都增加了,那这3只小兔到底会收获什么食物呢,好期待啊!难度增加了你们害怕了吗?兔妈妈说,要不走错路有一个秘诀,走一步划掉一步,这样就不会漏掉啦!

3.操作要求:第一,找到小兔子的起点;第二,确定第一步方向;第三,箭头跨越两个格子的中线;第四,走一步划一步;第五,兔子和食物进行连线。

4.接下来,请你根据兔宝宝们的路线图在迷宫里画出相应的行走路线,然后将小兔与找到的食物进行连线。

五、活动评价。

1.教师:你们帮助兔宝宝们找到它们想要的食物了吗?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帮哪只小兔完成了路线图,找到了什么食物?

2.对照路线图,师幼共同验证检查正确与否。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篇10: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

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个信封、5个花生。

2.操作卡片1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复习4的组成)。

二、点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我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呀?

老师给了小朋友几个花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在小椅子上进行点数。(数完后花生收起来)

请个别幼儿说。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

1.出示课件。

师:5个花生我要送给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该怎样分呢?它们合起来又是几呢?我们小朋友拿着花生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

个别幼儿说。(根据幼儿讲的出示相应的课件)。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幼儿读分合适式。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

个别幼儿说。(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四、根据顺序进一步理解5的分成。

师:老师也想来分一分,如果我方宝宝分一个,圆宝宝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方宝宝分2个,圆宝宝几个?(3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前面多了一个,后面就要少一个,后面的跑到前面来了)

幼儿集体读分合式。

五、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成,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出示幼儿操作材料课件)

(1)认识圈里和圈外的标志。

师:小动物要玩套圈的游戏,你们看这个表示圈怎样了,(套住了),那这个呢?(没有套住,掉在外面了)。

(2)教师示范一个作业。

师: 小猪拿几个圈玩游戏的,(5个),套住几个圈,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掉在外面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

(3)进一步理解5的分和。

师:5个圈分成了几和几,它们合起来是几?(幼儿说)

(4)讲要求,幼儿进行操作3个作业。

师:其他小动物又套了几次圈,套中了几个,几个落在外面,我们数一数,用数字记录下来,好不好!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六、评价幼儿的作业。

(1)幼儿互评。

(2)教师集体评价幼儿的作

根据幼儿自己分得结果,结合课件整理巩固复习5的分成的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在今天开展的数学《学习5的组成》中,我请幼儿用拿5颗花生,然后将花生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小百科:5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

篇1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名称:天空中的飞机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运用数的组成等知识解答口述应用题。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贴绒教具苹果树1棵,苹果4个,幼儿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加号、减号、等号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以音乐游戏“找朋友”的形式复习4的组成。

幼儿每人任取一张1~3的数字卡片握在胸前,边听音乐拍手边寻找和自己所持卡片合起来数量是4的持卡人。

2、学习4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编算式题3+1、1+3、2+2、4-1、4-2的口述应用题并会对这几个算式进行加减运算。

(1) 教师演示贴绒教具并口述“摘苹果”的加法应用题。引导幼儿用数的组成知识算出答案,并说出理由,摆出加法算式:3+1=4(个),2+2=4(个)。讨论算式中各数字和符号的意义,知道交换算式左边两个数的位置,右边的得数不变。

(2) 教师口述“分苹果”的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知识算出结果,说出自己所用的方法,不论幼儿运用数的组成、形成或其他知识推算出结果,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列算式逐一讨论各数字和符号的意义。

3、指导幼儿做练习。

活动以游戏开始,激发了幼儿兴趣。

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它的操作活动,集体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简单的小结,让幼儿也有说的机会。

在做练习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实物的数量,启发幼儿根据不同的特征列出算式。

活动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呈现儿童的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不足点:

1、在教学中要重视关注全体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挥。如:2+2=4

2、课件制作上还应注重儿童化、形象化。

3、再做《画册》练习时,应准备一范例,或利用投影仪领幼儿做一道题,因为幼儿年龄小,领悟能力还比较弱

4、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篇1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篇1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 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请你从0――9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表示糖果的数量。(个别幼儿选出数字卡片)(师收起糖果)现在盘子里还有几颗糖果?(幼儿回答)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0)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现在还是8的朋友吗?那是数字几的朋友?(0)为什么要用0来表示?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数字的结合。

(1)我们都知道在这些数字当中“0”是最小的,可有时候它却变得非常厉害,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有趣的0》

(2)为什么9个哥哥一会儿看不起小弟0,一会儿又喜欢0呢?

如果0在数字1的后面一站,结果会怎么样?如果0在数字1的前面,结果又会怎样?(演示)

小结:“0”表示没有,但它如果站在数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数字发生改变。

三、操作“0”(数字1、2、0、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

2、操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数字朋友,数字朋友后面都贴了双面胶,请你们把撕下的双面胶扔在老师给你的框框里,再把数字朋友贴在老师给你们的卡纸上,再用“0”把数字变得更大。完成以后,请把它们送到黑板上。

3、数字比大小。(鼓励最大的数字)

你们在0 的帮助下,让数字都变大了。现在,我们找一找,谁变的数字是最大的。(认读)

总结:在刚才的游戏中,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活动结束,我认真总结了活动过程的成功与不足。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在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发现“0”就是表示设有,并在在幼儿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幼儿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发现幼儿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幼儿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活动中,我还会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究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 “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时,我通过讲述《有趣的0》的故事,让幼儿发现“0”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数字组合成另一个数字时是不可以缺少的。

最后通过操作“0”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0”站在数字朋友的后面能使数字变大。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安排一些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操作“0”,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变大,孩子们操作的比较好,但在教师最后讲评中,教师只找出变得最大的数字并表扬了这些孩子,其他孩子变的数字就没有讲评,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数字的前面,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应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呢?我就这样结束了整个活动,整个活动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就是向孩子解释的过程。数学中的概念首先老师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则就会误导了孩子。还有在情境游戏中自己没能完全融入角色中,在这一些环节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

篇1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学会比较物品的长短。

2、知道长和短的概念。

(活动准备)

彩色胶带,彩色皮套,彩色绒线皮套,强力胶

(活动过程)

一、展开

1、用启蒙积木向孩子们讲解长度的概念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

两个积木有什么共同点?

两个积木有什么不同点?

哪个更长?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长短?

你想比较什么物品的长短?

2、比较不同长短的物品。

①准备好不同长度的物品。

②用彩色胶带量一量物品的长度。

③按照比较出来最长的物品排序。

④找一找什么能测出自己的身长。(用量,步子,脚印等等)

⑤用自己的身体来量一量教室里大的物品。

⑥说一说在测量大的物品时用什么测量更好。

⑦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品有什么差异。

(用尺子量准确。在测量长度长的物品时用脚量比用手一一的量方便。)

3、用活动纸中准备的材料表现出头发的样子。

①用两面胶粘出头发的样子。

(一侧粘出短头发的样子,另一侧粘出长头发的样子。)

②用绒线皮套表现出长头发的样子。

③用彩色皮套表现出短头发的样子。

二、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篇1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一、活动目的:

1. 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并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引导幼儿用绘画和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

二、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商品若干(如文具类:水彩笔、铅笔、写字板、胶泥;餐具:杯子、盘子、碗、勺子;食品类:糖果、面包、乐百氏奶、牛奶;水果类:苹果、梨、香蕉、柚子;数量在10以内,分装于篮子里)。

2. 幼儿人手一份:游戏棒、三角片、圆片一篮(数量分别在10以内)、水彩笔、白纸1张、统计表1、统计表2人手一张张、夹板一张、统计员标志牌一块。

3. 磁性黑板1张,大统计表1张;新年小舞台场景布置(中国结1个、灯笼8个、娃娃2个、腰鼓4个);新年老人1名,礼物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尝试,探索统计的方法

设置悬念,以神秘客人让老师考考小朋友引题。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记下自己篮子里的游戏棒、三角片和圆片的数量,尝试统计的方法。

师:(用神秘的口吻)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一位你们非常非常喜欢的客人要来和你们玩,想不想知道是谁呀?我先不告诉你们,不过,他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你们能不能将篮子里的各种物品的数量点数清楚并用又整齐有清楚的好办法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他就会来和我们玩的,想不想见到他呀?那我们就赶快行动吧。

(二)、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1)、交流与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并一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有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记录等),教师适当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表格记录,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整齐、明确、容易比较多少)

(三)、游戏:小小统计员

(1)、请幼儿分组为新年老人的小小超市整理货物并在画有物品简图的"统计表上(见统计表1)记录货架上各种货物的数量。

师:好了,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位神秘的客人的任务,我们一起数1,2,3,他就会来的。他是谁呀?

新年老人:小朋友们很能干,真会想办法。我正准备开一个小小超市呢,小朋友,我刚进购了这么多的货,你们能帮帮我吗?帮我整理并统计一下这些货物吧。

师:小朋友们愿不愿呀?那我们分组行动吧。我们一定要帮新年老人的货物摆得整整齐齐的,记录的清清除楚的。

(2)、幼儿分组检查记录的结果。

(3)、每组派一名幼儿向新年老人汇报记录的结果。

(4)、教师小结。新年老人给幼儿颁发“小小统计员”的标志。

(四)、情景游戏:统计新年小舞台的物品

(1)、请幼儿数一数,记一记舞台上各种物品的数量,鼓励幼儿自己大胆设计物品标记并用表格统计出来。向新年老人汇报记录结果。

师:新年老人邀请请小朋友参观新年小舞台,走,我们看看去,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们要记录可以怎么画?我们干脆把它统计下来。

(2)、幼儿在空白统计表(见统计表2)内自由统计舞台布景的种类与数量。

(五)、新年老人分发礼物。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们意识中“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活动自评: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大家在看

查看全部「实用文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