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说课稿(通用16篇)1-16-79
简介:感谢网友“井安晏”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说课稿(共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政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首先,我们来认识教材、把握教材
1、说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第2个框题,该框的内容实质上讲的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重点和核心。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的货币的有关知识和价格变动的原因,为本框题的学习作了铺垫,本框题正是承接这两部分(货币的有关知识和价格变动的原因)内容,同时为第3课《多彩的消费》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价商品和服务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懂得价格变动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面对价格的变动,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以及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能力方面: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分析相关的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小事,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树立竞争意识,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难点:价格变动对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影响
二、说对学生的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我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知识面有待拓展,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我选择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为主进行分析,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接下来说说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探究法。第一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2)接下来再说说我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我首先在导入时创设情境:
情景设置一:《美国人梦想的破灭》这个情景讲述的是美国人生来就有这样一个梦想――有房有车。房子要大大的,前有花园,后有游泳池;汽车要豪华加长型,看着气派,跑起来威风,驾驶起来也舒适。然而,美国人的梦想正在破灭。由于次贷危机,即购房贷款不能按时缴纳而面临被银行拍卖,这使前一个梦想破灭;而后一个梦想也濒临灭亡!原因何在?石油价格的上涨(多媒体同时显示:国际油价变动情况简介:28$/桶,120$/桶,82$/桶)。美国人生活区和工作地有时距离上百公里,驱车往返使美国人不堪负重。还有部分美国人不得不辞去在外地的工作转而就近就业,导致部分公司缺少员工,企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为了留住人才,公司增加了外地工人的补贴,使企业的成本增加。由此可见,商品价格的涨跌对人们生活有重大影响,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
设计此例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美国任何风吹草动都感兴趣,特别是不利的事情;二是此例在第3课《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可继续使用,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本框内容:既然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这么重大的影响,那就让我们共同了解和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在黑板上同时板书)。
2、在推进新课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请给老师提点建议》
情景设置二:《请给老师提点建议》:“老师现在需要一个交通工具,可以选择的有小汽车、摩托和电动车。我该怎么选择呢?”
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案例,因为他们会觉得:老师也需要我的帮助?继而会以帮助老师为荣,积极的“献计献策”,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此时会迫不及待地帮老师进行选择,大部分学生会鼓动老师选择小汽车,首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继续介绍相关情况:“家用小汽车售价一般在5到6万元,摩托车售价在5000元上下,电动车大约元。”小汽车老师是买不起的,因为价格太高了。我想其他人也会限于价格而购买者只能是一部分人。这说明了价格影响人们的需求量。价格高,人们减少对它的购买;如果汽车价格降至和摩托车差不多呢?(学生会哄笑“我们都买一辆”,有学生会提出异议:不可能,价值决定价格)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正是我要达到的效果。
我会在此基础上反问:“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下降,人们对它的需求会不会骤然增多呢?”学生自然知道不会。如果大米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会减少对它的需求量吗?同样不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不降价我就不买了,那我只能在后两种中选择了”。
同时提出两个问题:以多媒体方式显示
◆我能不能两个都买?为什么?
◆我如果不能都去选择,如果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我该选哪一个?受什么影响呢?
请你提出中肯的建议,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要求学生用3分钟时间阅读教材P15第3~5自然段。
同时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摩托车每百公里耗油量一般3升左右,每升约6元,电动车每百公里耗电量约15度,每度0.56元。”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结合课本自觉,他们会帮老师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能买一个――电动车。而通过理由的阐述,学生明白了摩托车和电动车是互为替代品,而对于两者进行选择时还得考虑相关的商品,就懂得了还受油价和电价的制约,了解了什么是互补商品,较易得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会导致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它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这就是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经营有什么影响呢?
情景设置三:《大蒜价格的变动》。这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学生有深切的感受,会说出价格:5.6元一斤!引导学生思考大蒜价格的变化情况,学生说过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大蒜价格近四年来的变化。07――09.4月间,价格在0.2元/斤,5月份以来至今逐渐涨到了5.6元/斤,最高时达到8.5元/斤。
现在思考:
◆大蒜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蒜农生产活动的?
◆如果我们设想,大蒜价格今后会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蒜农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用3到5分钟边阅读教材P16边进行讨论分析。由于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对此比较熟悉,甚至自己家就种植过大蒜或正在种植,有切身感受,不难得出结论:面对商品价格变动,生产者一般会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即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之所以这样设计,因为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所在,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比较紧密,理论难度又不大,这样由他们自已讨论得出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学着如何自主探究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最终使他们真正会学习。
在这里,我对课本上的价格与供求关系图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如果把“价格变动”放在两头,效果会更好,也更直观的表现是由于价格的变动引起生产规模的变化。(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这一变化)
3、当堂处理一些练习题,以练习巩固学生刚掌握的知识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利用学生手中已有的资料,处理随堂训练。大约5――8分钟。
4、最后我预留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可以是本节有关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是有关的生活中遇到的不太理解的经济现象,我将力求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我也不明白,将如实告诉学生,我会下去查资料,我也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在下节上课时给予解决。
这所以这样设计,是要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锻炼发言的能力,同时给学生质疑与拓展开放的时空。我相信学生:我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还我一个惊喜!
5、作业布置:做《优化探究》最后一个主观题。
五、。板书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谢谢!
篇2:政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四、教学过程
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以多媒体展示几组相关的可以体现不同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件,如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郑成功收复台湾,文成公主入藏等,引导学生总结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继而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然后再让同学们来列举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和人物,以增加同学们对民族精神的感受力。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让同学们观看我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不平凡的》,同时让他们思考探究两个问题:1、有人说中华民族越挫越勇,你是怎么认为的?2、是什么精神让中华民族能够经历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在播放完视频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并派代表汇总发言。
这个活动我选取的是20中国发生的可以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重点时事,用这些来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更具有时效性,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情感的熏陶。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师生共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使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知行统一
课下让学生完成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在下节课由师生共同选出优秀倡议书,进行宣誓。
这样可以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将课堂所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主要采用要点式板书设计,这样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 篇章。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3:政治说课稿
政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自主反思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因为学生虽然对“责任”有所耳闻,但对责任心、责任感还没有明确认识。部分学生故意逃避责任。表现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凡事以我为中心,遇事讲索取,讲实际,服务奉献意识不足。只顾个人利益,不他人利益。二是公德纪律意识淡化,角色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学生厌学,逃课,作弊,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破坏公物,迷恋网吧等,屡教不改。三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有些学生对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不感兴趣,有利的就上,无利的就让。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金钱是实的。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认为父母不关心,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因此,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师生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得出,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结,避免老师说教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情感。
三。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深圳歌手丛飞救助失学的事迹家喻户晓,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此材料新颖典型。我用大屏幕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丛飞为什么会感动中国?通过此材料和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对承担社会的责任形成初步认识。
2.新课教学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材讲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维护祖国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和自觉参加公益活动。如何把这些要求讲清楚,使学生知行统一,我的总体做法是:
讲(事例案例)――谈(体会打算)――读(要求)
形成初步 深化理解 强化理解
印象 提高觉悟 促使践行
上课前几天,我布置了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收集与课本有关的材料和事例并熟记,准备课上交流。事例讲述后,还要学生认识和体会他们是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这些承担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必须通过反复读记,才能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觉悟。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书体会。
依据老师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中的道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具体讲述我的教学过程。
(1)爱国责任――维护祖国尊严。
首先,学生阅读,分组讨论23页的材料及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接着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维护国家尊严的事例。其中,一位同学讲到了赵薇在长沙街头穿日本军旗装,被群众泼大粪的故事。一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情绪就调动起来了,议论纷纷。这位群众确实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能自觉地由破坏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但行使方式欠妥。经验告诉我,要抓住时机,利用好课堂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
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我扮演长沙晚报的记者,一位女生扮演赵薇,一位男生扮演泼粪的群众,其他同学扮演旁观者。我对他们分别采访。
我问赵薇:你做为公众人物,穿日本军旗装合适吗?为什么?
问泼粪群众:你为什么要将粪水泼在赵薇身上?
问旁观者:你怎么评价赵和那位群众的行为?
通过此活动,学生们认识了维护国家尊严重要,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也重要。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我观察,学生对此活动设计得很满意,达到了设计目的。后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师生互动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这些材料和事例,归纳应怎样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最后,男生齐读23页的第一段,即“怎样维护祖国尊严”.
(2)分忧责任――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这方面的事例,边讲边谈体会。讲的很生动是三峡移民、抗洪救灾、周恩来等为国分忧的故事。
接着,我又展示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学生共同感受焦裕禄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高尚品质。
仅仅知道别人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不够的,重要是形成自己的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我们还小,不能也不必要为国分忧的错误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辩论:我们青少年能不能为国分忧。虽然辩论的水平不高,但目的达到了。通过辩论,学生们澄清了认识,知道在学习、道德品质、理想前途、日常行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严格要求也是在为国分忧。
活动结束后,女生齐读23页的第二段,让“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落实于行。
(3)奉献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这次,我没有要学生讲故事,直接向大家介绍徐本禹的事迹。徐本禹、丛飞等人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认为他们这样做划不来,不值得。为了使两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让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扬光大。我设计了第二个辩论。但由于前面的“赵薇的事件”在全班掀起了波澜,占用时间。我启用了第二套方案――谈话引导法进行本内容的学习。谈话引导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能快速推进教学内容的完成,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意图:针对青少年中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从社会体会价值和社会贡献角度进一步理解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支援西部贫困地区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自己在成长,逐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一二组的学生齐读P24页的第一段。
3.总结深化
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后,三四组的学生齐读板书,使学生对本课内容、结构形成整体印象。然后要求谈谈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可以用课本上的观点,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认识等,强化三维目标。
四。课堂板书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记忆,我把课本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把承担社会责任的三个具体要求作为平行内容对待。课本上编排成了两个层次。左边是我的板书,内容简练,结构简单。
五。课后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改要求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教材提供的部分材料,大部分是我和学生课外搜集的,都是学生关心的和比较感兴趣的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习惯。
2.强化知识,夯实基础,落实三维目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每个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归纳,然后用各种形式要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责任观。
3.在互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得不够,坐在座位上随便说的现象比较普遍。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草草得出结论。体现了我的教学经验、技能还很欠缺,以后要注意学习和改进。
政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四、教学过程
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以多媒体展示几组相关的可以体现不同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件,如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郑成功收复台湾,文成公主入藏等,引导学生总结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继而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然后再让同学们来列举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和人物,以增加同学们对民族精神的感受力。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让同学们观看我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不平凡的2008》,同时让他们思考探究两个问题:1、有人说中华民族越挫越勇,你是怎么认为的?2、是什么精神让中华民族能够经历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在播放完视频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并派代表汇总发言。
这个活动我选取的是中国发生的可以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重点时事,用这些来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更具有时效性,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情感的熏陶。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师生共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使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知行统一
课下让学生完成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在下节课由师生共同选出优秀倡议书,进行宣誓。
这样可以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将课堂所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主要采用要点式板书设计,这样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政治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与结构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本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本节内容是上承《影响价格的因素》下接《多彩的消费》的部分,因此,在本单元内容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本节结构内容简析:本节课在结构上有两个目题:“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第一个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要让学生清楚:一般性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须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是怎样的;在互为互补品与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外一种商品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在对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阐明理解透价格变动的影响不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对于个人的生活、民族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1)运用价格与供求的曲线图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2)运用嘉祥县2008年---蒜薹价格的变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有关价格的知识,与案例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理解和分析问题。
(3)结合三鹿集团破产倒闭的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尤其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学习了这些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还是本课的难点,这里要讲清楚价格的变动究竟是怎么样来调节生产、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以及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的。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具体采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在总体上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参与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并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对于本课我认为依然要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是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除了自主学习以外还要学会合作探究,
确定探究主题:
①嘉祥县服务行业的价格变动状况及影响;
②嘉祥镇五千亩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及效益状况调查。
分组合作探究
得出探究结论
六、课后作业的布置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认为既要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最好是出一个材料而有多个设问。
我为本节课出的作业是: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品,汽车价格的下降对汽油会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一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的例子,并分析其中一中商品的价格上升,另外一中商品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篇4: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单元第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篇5:政治说课稿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解决“为什么生产?”
即为了消费!在讲完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之后,第三课开始涉及消费的内容。第三课第一框讲了消费及其类型,了解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等知识。本框题则是从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观因素方面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第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经济生活”模块中“生活与消费”部分“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评价这几种消费心理,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基本消费原则。
2.能力目标: 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能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第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 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四,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高中新课程标准倡导这样一些基本理念: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以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因此,考虑到本校高一学生及自身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影音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过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第五,说学法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们从事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过渡)最后,我再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 课堂小结:(2分钟)强化认识
4. 板书设计:注重系统直观清晰,把内容主干知识书写
5. 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5分钟) 《学案与测评》,巩固所学。
篇6:政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按照要求,我就《做诚信的人》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向各位进行汇报,敬请批评指导。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做诚信的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不难看出,这一框是这一课、这一单元乃至这册书的最终落脚点,在本册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
作为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另外,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也愿意展示自己,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学习方法,使他们感知、感悟并愿意践行诚信守则。
三、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养善良之心,展现诚信问题上的智慧,把诚信的道德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自觉遵守诚信守则,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知识目标:知道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理解诚信和谎言,隐私的关系,把握诚信的核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根据学科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即要学生知道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教学难点是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案例的层层分析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故事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故事情节: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
这时,教师停顿一下,让学生猜测一下故事的发展,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好奇心,之后再展示结局:
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故事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1-2名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诚实是信任的基础。维修店老板的诚实,为他赢得了汽车公司老板的信任!可以想象,两家企业今后的合作一定会高效和谐。同样,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诚信度越高,社会管理成本就越小,人与人之间就越和谐。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诚信”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至此,教师板书课题:做诚信的人。
这个设计意图是:由故事导入,增强趣味性。由这个故事,提炼出诚信是个人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自然地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自然引出了本课课题。
第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目标:
1.知道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2.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处理诚信与隐私、诚信与谎言的关系。
出示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之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相关填空题。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分析案例打下基础,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分析案例
教师展示欧典地板的案例:
在20xx左右,中国地板市场出现了一个品牌——“欧典地板”。它的广告宣称:“欧典”是德国拥有百年基业的地板品牌,公司位于莱茵河畔的维尔茨堡,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罗森海姆市拥有占地超过50万平方米的办公和生产厂区。其原材料树木的年龄是60至80年,直径要求在80cm至100cm,德国制造、德国品牌、选材苛刻,因此欧典地板卖到每平方米20xx元的天价!几乎与当时房价一样。而其他高档地板的价格在200-300元每平方米,某些顶级产品最多卖到800元每平方米。
然而,央视记者调查结果却是:德国欧典总部根本不存在,欧典地板就是中国制造!这一消息在20xx年“3.15”晚会上一公布,舆论一片哗然!
学生讨论1:
(1)如果你是欧典消费者,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感觉?
(2)这家公司的行为违反了诚信守则的哪一条?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比较容易的得出第一个结论: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学生讨论2:
欧典地板已经号称畅销了8年,欧典的不少员工,对于欧典德国身份的真相和其中的奥秘应该比外人都清楚,但是在这8年时间内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揭露欧典骗人的把戏。如果稍具社会良知的员工勇敢的站出来向公众揭露欧典的谎言,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不明不白的上当受骗了!那么,为什么这些员工没有人站出来揭露真相?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老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员工没有站出来指出真相的原因:一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二是觉得自己举报自己所在企业,在情理上说,有些为难。当然,也可能是害怕报复等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应该怎样做诚信的人,诚信守则2和4就容易理解了:
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在情与法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学生讨论3
欧典企业和员工希望得到利益,然而,他们得到了吗?继续深入推进案例:
20xx年4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对北京欧典木业有限公司下达处罚决定通知书:处以高达7473776元的罚金。之后,这家企业在地板市场上很难立足。
至此,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这时,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这个结论水到渠成!教师再展示央视记者的感想作为升华
没有整个社会和顾客利益的保障,企业的利益如何保证?没有企业的长远利益,又从何谈起个人的利益。因此只有每个人彻底的摈弃一私之利,整个社会的利益才能够得以保全。否则到头来,落得一个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下场!
欧典事件,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有些陈旧,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知道的很少,而且用这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能较好地印证诚信守则的内容,另外,案例集中,分析透彻,这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的达成,都有帮助。
第四,说还是不说?
以课本中小健和小奎的事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诚信与隐私的关系。
第五,课堂辩论:诚信该不该说谎?
以课本中医生对病人的回答为例,组织学生辩论,得出诚信与说谎的关系。
教师最后抓住诚信的核心“善”,进行点评。
第六,对照目标,总结反思
要求学生结合本课学习目标,复述知识要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概括说就是“114”:1对关系(诚实和信任)、1个核心(善)、4条守则(诚信守则)。这样总结,是为了便于学生识记,帮助他们“说得出”。之后要求学生拿出纸笔“写一写”。内容是对自己某件不诚信的事进行自我反思,或者自己撰写一条关于诚信的座右铭,再或者分享一条关于诚信的名言等。目的一是锻炼学生反思和概况的能力,二是继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另外,之所以有三个内容,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分层练习。
各位评委,以上就是我对《做诚信的人》这一课的教学思路。期待您的批评指导,感谢您的辛勤工作!
篇7: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课第一框题主要从理论(法律、法制)的角度讲了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第三框题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讲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几种类型。本框主要介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以及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它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经济行为在全课中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学好本框对理解全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常识,对学生今后参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
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能力目标
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的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在经济活动中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为。
确立依据:经济建设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确立依据:概念抽象,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少,思维能力不强,涉及经济活动的范围较小,所以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购买消费商品、参与经济活动、接触一些经济现象,并产生一定的思考,对经济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感到需要和兴趣。但八年级学生没有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工作,只参与一些简单的经济活动,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对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则、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框题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进行。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对本框的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结合教师归纳讲授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四、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我选择了多媒体展示以下资料:材料一:课本P44山西假酒中毒案。材料二:课本P39小天鹅公司重信誉。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教师归纳并导入新课:任何人从事经济活动都要遵守法律,只有如此,买卖才能生财,赢得人们的信任与称赞,你的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新课--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这样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得到感性认识:经济行为需要法律的规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一)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首先我提问: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王青华等人的行为是违法的,受害者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依据那些法律判断经济行为是否合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判断经济活动主要根据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投影:
1、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部重要法律
民法通则
经济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投影:
2、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我利用材料二小天鹅公司重信誉,引入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规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
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的活动。
讨论活动的内容:应该如何理解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各种规则(要求: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或自己的耳闻目睹,前后座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我通过举一些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欺骗性交易行为的例子,即:“反面实例”.由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例如:当前市场上的“虚假广告”、各种形式的“打折狂潮”、“降价风暴”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投影:
1、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
结合材料一,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参加经济活动的人们有三类: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它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在分析“生产者”、“销售者”时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然后我根据上述材料,让学生说说生产者、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哪些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违法经营者,并谈谈体会。对“消费者”,我结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说明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请学生适当举例说明消费者受保护的一些例子。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教师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再以幻灯出示时政:我们国家的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上又有重大举措,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现象作斗争。下一课我们将专门介绍如何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篇8:政治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的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的学习及学校、家庭的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学生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学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学生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确立依据:
语言和行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的方面。
2、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的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身边不礼貌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①案例分析法;
②情境教学法;
③直观教学法。
2、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
①自主探究法;
②总结反思法。
以上教学方法也将体现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的牛奶》
一名顾客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的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的具体展开做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的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的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的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的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的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的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的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的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的点拨,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提问:
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
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
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
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的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的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的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问:
①故事中的小强是真的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的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的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1—2分)
①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的讲礼貌的例子和不讲礼貌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的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教材观点。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复习。
八、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图片视频、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能学会如何讲礼貌,但课后仍有一些学生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这些可能都需要通过今后的课外实践来逐步完善。
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认识与构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9:政治说课稿
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交往讲艺术,主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如: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等交往的基本技巧,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善于与人交往,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重点难点:
交往讲艺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交往是一门学问,本身很复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本项目引导学生重点掌握三种基本的交往技巧。
二、学生分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或者社会,每个青少年都会遇到如何与人交往问题。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妨碍他们找到自信,会困扰他们的生活,而交往能力的高低又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生活和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特点,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教学方法
主要是运用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启发、引导、讲解、讨论,课堂活动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材料的选取,情景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都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探求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针对本节课是教学难点的情况入手,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活动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
导入:“小红的烦恼”一位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交往问题,简洁明了的引出交往讲艺术。
情境活动一:两幅漫画,说说漫画中说话人会有什么感受?请你预测一下他们交往的结果会是怎样?这两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道理?
引出倾听的重要性,交往中要学会倾听。(漫画反映的是学生交往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获取知识,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启发学生交往中要学会倾听。)
情境活动二:“生活剧场”这一学生活动引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通过活动让学生亲临其境达成共识、加深认识。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情境活动三和四:“请客”和“宴子使楚”的故事。
这两个很有趣味的故事既吸引学生,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很明了,一下就体会到学会表达的重要性,从而启发学生在交往中要学会表达。
情境活动五:“生活体验”先由我列举生活体验让学生评论,再启发学生说自己的生活体验,大家共同评论,总结出与人谈话应注意的技巧。
篇10:政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走近教师》。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走近教师》是人教版教材初一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一课时。本课在情感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后面是本教材的师生交往部分,所以学好这课为学好以后的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道德情操,是思品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职责。(重点)
2、理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好教师的标准。
3、懂得每位老师有着不同风格,并能够尊重老师的“不同”。
4、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重点)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职责。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掌握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才能从心里去尊重老师。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
难点的依据:只有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才能从心里去欣赏老师。另外教学风格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设为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品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师”,还要使学生“信其师”。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的原则下,形成理解尊重老师的情感、掌握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的能力,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正确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老师。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进一步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谈一谈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情感的认同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从古到今人们对教师的称谓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品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以及现在的老师,每组选一位代表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遇到的这些老师。从而引起对老师的回忆。接下来我让学生思考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在第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一个现场采访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老师了解老师。在第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两则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老师的讨论,并学会正确的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四段视频,第一段视频由两位老师的谈话引出本课的重点: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第二段视频由学生说所喜爱的老师的风格引出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第三段视频以学生回忆师恩来产生爱老师的情感共鸣。最后以一段汪国真歌颂教师的诗歌达到情感的升华。
总之,我既要使每个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又要做到每个环节都要有深度有高潮,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师进一步提升热爱老师的情感,并且让学生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的品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课堂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一道课外拓展题: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老师知道得还多。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升,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篇11:政治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思想政治必修第一课第三节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即世界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和意识的本质与作用,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本框题在前面阐述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过渡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这一总的方法论要求。而后面第二框“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则是对本框题的补充和深化。前面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后面第二框的内容和本框题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关于世界本质问题,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因此,本框题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哲学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统领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哲学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将对今后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高二学生渴望了解世界、关注生活的特点,确立本框的知识目标为:识记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在学习原理的基础上明确方法论意义。要求学生能通过事例来理解为什么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并能够用哲学道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能力目标:根据高二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又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确立本框的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疑处质疑,无疑处生疑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觉悟方面:现在的高中学生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应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终生快乐的信念。
(三)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1、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是重点,是基本概念之一,是理解本节基本观点的基础,而学好本节又是学习本课的根本目的。
2、难点:“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难点,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而且有许多道理学生还未在哲学课上学习。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达到这样的目的,结合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底蕴,有一定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力营造发现和提出问题“光荣”的氛围,宽容并鼓励学生深入、开放的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形成自由探索的主题,用知识去获得新知识,敢于探索、勇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首先、根据高二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其次、根据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指导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典型材料引入课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通过教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1、新课导入(2—3分钟)
导入的目的是一开始就把学生纳入到有意注意的黄金状态,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本节课我将采用我国“按图索骥”的典故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30分钟)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框的内容有:一个概念即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一个必要性即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一个怎样做即怎样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主要环节是:阅读教材,自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结,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第一环节:自学阶段,在此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从整体了解教材,对个别或很多知识提出疑问。师生个别讨论解决。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民主和科学的氛围,在平淡中加深师生互相信任,并把对学生的赏识于言语或行体中传递给学生。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阶段,基本包括三类情况:
(1)自学中学生提出,老师已经回答,认为有代表性的问题,老师可以向全班提出,共同讨论或由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
(2)第一类问题解决后,老师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共同讨论。
(3)由老师提出作为补充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我设计问题是考虑到问题要符合可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受问题的挑战,而学生提出问题的多样性作为老师要有心理准备,并鼓励学生继续提出问题。
第三环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即在上一环节中的师生共同讨论,我主要以观念和方法高度启发学生探求思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意志,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次指导。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在小结中,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学生通过理性归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会学习,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培养进取心和创造精神。
4、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1、主观、客观的含义
2、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3、为什么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要求。具体说: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4、反对主观主义,辨证地把握客观实际。
篇12: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的另一幅灿烂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
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阶段不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着质疑走进课堂,带着对历史的质疑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态度与情感。
四、说教法
1、以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及素质教育思想。
2、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
3、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4、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及撰写历史论文,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学习与想像的空间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北京奥运圣火在希腊采集这一段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对古希腊的关注,并设置一问题:为什么奥运圣火要在希腊采集?通过学生的回答,指出希腊不仅仅是奥运会的发源地,更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引用雪莱的抒情来说明古希腊文明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为什么会有如此地位?让学生在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发出召唤:让我们一起参观西方文明的摇篮,探寻西方文明之根……
2、问题探究
(1)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展现古希腊民主政治之顶峰)
先让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中黄金时期雅典民主的表现,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课文的理解。
情境创设:“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通过此话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进入多媒体情景剧,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民主政治内容的理解。
由鼎盛时期雅典民主之完备入题,引发学生思考雅典民主政治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带领学生一起来探寻雅典民主如此完备的因素。以此进入第二节内容。
(2)讲解民主的形成的原因:(探寻古代希腊民主的自然与历史因素)
首先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解释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情景创设:“多山靠海的地形对古代希腊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本来思考,通过此问题,让学生了解古代希腊的自然地形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通过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城邦与工商业阶层,引出形成古代希腊民主的历史因素。及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所形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进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通过三次改革的纵向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民主发展的过程就是平民权力不断扩大,贵族权利不断遭到削弱的过程。并通过杰出人物不断改革的结果。
角色扮演:结合课本的学思之窗,让一名底气比较足的学生来骄傲的朗读伯利克里在士兵葬礼上的讲话。通过角色扮演来活跃氛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课文来回答学思之窗所提的两个问题。
(3)评价民主(寻找雅典民主的得与失)
通过前面所学内容,结合阅读课文,让同学从雅典民主的范围、实质与方式上来归纳雅典民主的局限,从开创性与丰富性两方面来探讨值得称道之处。
4、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5、布置作业
撰写历史论文
此题设置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与概括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并深化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6、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篇13:初二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塑造自我》的第三课,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必须负责任,不能逃避和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责任意识是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个成长中的我必须具有的一种心理品质,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之一。
先说说为什么学的问题:
1、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责任意识,对于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
2、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对于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表现出敬佩、喜爱的情感,对于不负责作的人产生讨厌、憎恶的情感。由于年龄原因,他们的情感并不牢固,有时还会产生偏差,把不负责任的行为误认为是潇洒,而视负责任的人为固执。
3、少年阶段是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现在许多中学生家庭教育不到位,许多学生形成了只知索取和依赖性极强等思想,造成本该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责任感缺失,妨碍他们的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
由于上面的原因,通过学习必须达到以下的目标:
首先,从知识与能力看,理解由于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关系,决定了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如何培养责任感,锻炼和增强自己的负责任的能力
其次,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能够自省自律,避免做错事,养成对自己和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为集体贡献力量,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为达到以上的教育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年龄特点,适当设计教学图片及适合的教学片等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还将采用集体讨论法中的小组讨论与集体讨论想结合。
二、说教法与学法:
“把课堂交给学生”是 新课程理念,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4——6人的十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个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老师负责整理、分析、综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合作才能使学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持和喜爱的强烈愿望。合作使学生更专心一致地投入学习,对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和学科本身产生更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他人认知和情绪的理解能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本节课,我采用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相结合、辩论两种方法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讨论和辩论中培养学生的胆量,从而达到积极主动和乐于学习的目的。
关于本课的教学安排问题,由于我校《思想品德》课每周安排2课时,时间紧,因此每课只能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以讨论和辩论为主,同时用课件展示心灵导航内容。第2课时,通过第1课时布置的作业及实践与评价来进一步掌握心灵导航内容,引导他们应用所学内容来解决问题。本节为第1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首先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龙永图在《实话实说》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行为,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习惯。上升到道德修养上,责任意识是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开始导入学习第三课《自我负责》。这一部分可以直接从人的成长说明成长带来责任。(课件直接展示心灵导航的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是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少年的责任和做有责任感的人,
课堂上分别用两个活动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活动一:班级风景-“这与我无关吗?”通过小组的讨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成长带来责任,二是少年的责任,即少年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许多的责任。(课件展示课本班级风景-“这与我无关吗?”的漫画及文字)
活动安排如下:
(1) 活动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做人必须负责任,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
(2) 活动内容展示的四个情节是中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分别是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不负责任的问题,正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 过程:
第一步:指导学生对这四个故事进行讨论。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分别分析,这四件事是什么性质,是否真的与他们无关?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他们这种态度存在什么问题?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负责任的事例,指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的错误。
第四步:结合问题四,学习“心灵导航”第二节,让学生归纳少年的责任。谈谈为什么应该承担这些责任,有没有能力去承担?如果有能力却没做到,是为什么?
第五步:归纳少年的责任。(用课件展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我会特别强调两点: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敢于争论,只有争论,才使一些观点更加鲜明,最终才能得出共同的结论,也使错误的见解对同学有警惕。(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活动二:沉默(课件展示个案研讨-沉默中的材料及漫画)
(1) 活动目的:
认识到个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纠正推卸责任、逃避责任的不正确态度,培养对自己的错误或者无意中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2) 活动内容分析:小杉无意中打碎了商店的杯子,虽然不是故意的,倡这个后果是她的行为造成。小杉缺乏责任意识,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找各种借口为处自己辩护,她的沉默是在逃避责任,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作的态度。
(3) 过程:
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以“小杉对自己的辩护有道理”作为辩题,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做辨论。
第三步,展示“心灵导航”第一和第三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要勇于承担责任。
第四步:教师总结
以辩论的形式来解决如何面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使本课的难点-做有责任感的人以感性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得到很好的解决。当然,在辩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给他们辩论的技巧,并给弱势的一方及时的鼓劲,使辩论能够有序并且激烈地进行下去。(时间安排25-35分钟)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小结及作业的布置。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展示学习的内容,所以课堂小结更须注重同学们讨论及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表扬一些表现突出者,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学习能更主动地参与。
而作业的布置则依照本节课的安排:1、请结合自己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学生的责任。2、对照自身的实际,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除此之外,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课本26页实践与评价题。
四、说说本课时的自我评价问题:
本节课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展现,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我把心灵导航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出来,并结合在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的评价与指导之中,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有理性的感受,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很满意。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当然,也一定有许多不足,请在座的同行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能够做得更好。
篇14: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之旅》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本课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交往、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而本框则主要是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为学习下一框题《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奠定基础。对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国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尊重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重点的依据是:
①新课程标准中“懂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②学生在和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才能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的不同。
2、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难点的依据是:
①新课程标准中“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和人民交往”
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在交往中也容易产生矛盾
二、说学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有些同学在进行跨国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会使沟通产生困难……因此本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记忆和观察的能力。
2、活动教学法:开展相关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故事启发法:通过阅读故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学法:
1、自主探究法: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手段
五、重点要说的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魅力九江”宣传片《浔阳月夜》
在刚刚那优美动人的乐曲声中,学生欣赏到九江秀丽的风景,如浔阳楼、琵琶亭、长江大桥、李公堤、烟水亭等,让学生感受我们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感受了我们身边的文化之后,紧接着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世界文化之旅。
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开始我们的文化之旅,第一站是欧洲的法国;第二站是亚洲的中国;第三站是北美洲的美国
展示图片
节日方面: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外国节日
从而让学生认识节日就是一种文化习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在展示建筑方面的图片:中国长城、法国埃菲尔铁塔。
代表人物方面:法国拿破仑、美国林肯以及九江的陶渊明
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分别从节日习俗、建筑风景、代表人物等方面充分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正是这样林林总总的文化把我们的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
教师归纳:
(1)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在带领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认识文化的差异性
(一)文化的和谐发展(认识)
主要开展两项活动:
一是读一读;二是辩一辩
先阅读两个故事:有趣的菜单翻译和幽默故事《望文生义》
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各国语言文字的不同,各国文化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文化不同,有没有优劣之分呢?
接着就开展辩论活动:全球化等于标准化吗?
经济的全球化就会导致文化的单一吗?
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世界文化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应该和谐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的世界文化大花园也是如此。
为了更好说明这个问题,我再展示一组图片:沙发、巧克力、可口可乐、咖啡等外来语,让学生感受文化的融合
在感受了文化的丰富多彩,认识到文化应和谐发展之后,紧接着,我将引导学生一起来探讨面对文化差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三)文化的沟通交流(践行)
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小品表演;二是学生自主探究;三是经典欣赏
通过小品表演“哪里哪里”的误会,引导学生明白正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才导致行为方式的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一般对于别人的夸奖,我们中国人的回答“哪里哪里”是谦逊而不失礼节的,而外国人却认为虚伪,因此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该如何面对?
两种态度:①排斥。②沟通。
前面说过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不存在优劣之分,因此在对待文化差异时,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就是沟通,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最后请同学共同欣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这优美的经典名曲乐声中,欣赏中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
展示一组图片:中国的剪纸、秦陵兵马俑、国粹京剧、以及美丽的庐山
这么做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理性认识升华到到感性认识,体会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更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篇15:初中政治说课稿模版
初中政治说课稿模版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一)教材的地位以及作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该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同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同学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
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9年级的同学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同学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同学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同学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同学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同学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同学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同学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同学主动学习,注重同学的同学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同学的体验、激发同学的情感,培育同学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该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同学学习方法,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同学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该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同学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同学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同学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同学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同学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同学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五个福娃,每个福娃背后都有两张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判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并以简单的词汇概括这些人和事所体现的精神。我们先来点击贝贝,是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点击京京,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然后依次点击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展现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依次看到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会有这些流芳千古的事迹。
依据: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活动的任务:填写三个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活动的要求:
(1)按座位分成三组,两分钟准备时间。
(2)各组以接力的形式回答,可以自由选择时期作答。不仅要说该时期的民族精神,并且要说出其突出人物和主要事迹。各组间接力间隔时间不得超过5秒,内容不得重复,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
(3)找一名同学作为记录人,记录接力赛结果。
活动设计的依据: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同学们的回答互为补充,使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领略我们中华民族英雄的风采。同学在阐述的过程中,会从人物的外在表现逐渐认识到人物的内在价值,从而感悟到人的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然而然地与自身进行对比,自悟自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同学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同学在回答的过程中,会增强对这些杰出人物的崇敬热爱之情,立志也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九年级同学,应该如何做呢?
面对同学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同学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同学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同学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同学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flash短片。第一遍,让同学观看,其庄重的展现了我国的主要开国元勋们的形象。第二遍,师生共唱,其展现的是在解放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画面。
活动设计的依据: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使师生产生共鸣,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转化
这是一封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同学”为题目的倡议书。让同学思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同学,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归纳总结出三条,填到空白处。经过筛选后,下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宣誓,并且把它挂在我们的教室。
依据:这样做,可以时刻督促同学: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采用要点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同学能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同学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同学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篇16:礼貌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礼貌的力量》是七年级思品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交往的艺术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从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两个方面阐述交往的艺术,从“说”和“做”由潜入深教会生如何交往,掌握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促进良好的人及关系。
(二)地位作用分析
交往是学生生活的永恒主题,《人与人之间》这一单元是在本册第一单元《扬帆起航》学生进入新环境、接触新老师和新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往主题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本单元,是“面”上的展开,在初二年级的相关单元还将从“点”上深入。初一上学期,学生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怎样与人交往,成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交往的基本要素和艺术也是必要的。本课时的教学就是要告诉学生交往的礼仪与交往技巧,帮助学生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了解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与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文明交往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明礼貌对交往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教学难点: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有想法,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弱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会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处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二)、说学法
从中学生的交往状况看,一方面中学生渴望自己有许多朋友,渴望被人们所接纳和欢迎,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交往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而遇到不少障碍。基于这一点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日常基本生活问题入手,通过小品表演,礼貌用语PK台,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一定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学法指导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课前准备一些漂亮的微笑图片或照片,上课伊始教师先用语言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请几位学生模仿图片表演,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关于“礼貌”,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导入,使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思考微笑的现象包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明白微笑的礼貌力量。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漫画赏析
让学生欣赏漫画“是否有礼”(漫画有两组,一组是有礼貌的,一组是没礼貌的。)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再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自经历说一说受到礼貌或不礼貌待遇的事,说说自己的感受,分析不讲礼貌的害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明礼貌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再进一步引导分析:你认为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语言和行为两方面)
设计意图:分析漫画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体验礼貌的外在表现,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进一步体验不讲礼貌的危害,使学生自主认识到文明礼貌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通过漫画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内化品质行为。
(三)礼貌PK台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做提示引导,如:(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说:“请”,)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知道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贵姓、对不起、别客气、请多关照、打扰、请教)将礼貌用语分类,在全班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评选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分享礼貌用语,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文明礼貌语言可以更有效表达我们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为下面即兴表演奠定基础。
(四)即兴表演
师生可以在课前将下列情境制成纸条,课上请学生随意抽取纸条进行情景表演,感受礼貌的表现:
①请老师给你讲解难题(请教)
②到商店买东西(麻烦)
③到图书馆借书(劳驾)
④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对不起)
⑤当你托同学办事时(拜托)
⑥当你去外地迷路向人问路时(请问)
……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自己的文明礼貌的素养,将理论认识落实到交往实践中。
(五)礼貌自省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态度、举止等方面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看看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同学们共享,共同制定改进方案并评选本班的礼貌之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提高礼貌素养,提升思想觉悟。通过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身边的有礼貌之星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讲文明懂礼貌的具体要求 。
(六)礼貌践行
由老师对学生提出践行要求。正如蒙田所说,“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文明礼貌,以礼相待。以文明的中学生、礼貌的中国人向世界展现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采和魅力。
设计意图:将品德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将思想认识内化为实际行动,有助于思品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七) 板书: 交往有艺术
语言文明的意义
语言文明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的力量
礼貌的力量 是
行为文明的表现 巨大的
行为文明
微笑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强调重点,突出难点,加强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并有意识的将礼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