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教学改革策略论文(共4篇)4-4-72
简介:感谢网友“周夏波”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物业管理教学改革策略论文(共4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物业管理教学改革策略论文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策略论文
一、结合实际,准确定位
1.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特点来制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概括起来应该是:“人才类型是应用型、实用型和职业型。人才层次是高级专门人才(如比技术员高一层次的高级技术员)。工作场合是基层部门、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换言之,高职院校要培养基础知识牢靠,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应该能够满足住宅小区、商业场所、写字楼、高等别墅、工业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等物业管理部门需要,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精通现代物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对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与配套设施及场地能够进行经营性管理,并向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多方面、综合服务。这些都是作为高技能型物业管理员、物业管理处主任、物业管理经理助理及物业管理经理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结合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1)物业管理行业现状。物业管理从80年代末才进入中国,但在中国发展迅猛,而且可以预见其未来的空间也很广阔。截止底,全国实行物业服务的房屋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物业服务覆盖率已接近50%,北京等较发达城市的覆盖率达70%。全国物业服务企业已超过3万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但物业管理的人员构成却不尽合理。高学历者比例过低,年轻人比例过低,这恰恰是刚毕业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其他行业相比,年青人在物业管理领域中会得到更多的青睐和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市场需求量相当大的专业,这一客观现实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物业管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消费意识,房屋的保值、增值需求以及对方便、舒适、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的需要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物业行业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的加快,推动行业企业逐步走上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集团化发展之路。在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流利、清晰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至关重要。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是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取得就业优势的一个重要前提。
(3)针对行业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处在经营服务工作的单位的第一线。这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的素质:爱岗敬业的精神、服务和管理的法制理念、良好的思想作风、健康的身心。因此,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一定要针对行业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比如说,从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从业人员结构看,能够适应智能化建筑物管理的人员还比较缺乏。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有针对性,力求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保证学生为社会所接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必须紧紧围绕物业管理企业的"从业资格标准制定教学大纲,针对行业需要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合理地选用教材(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编制相应教材),并且不应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应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性。
二、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1.结合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宜采取重点高校、本科院校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注意将内容讲得浅显易懂,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要多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对本专业产生兴趣。
2.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分班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多样化,有从中职、技校、职高毕业生中招收的新生,也有高中毕业生,还包括一些五年制的专科生和预科生。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心理素质等方面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首先,大学生必备素质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进行分班教学,比如说公共基础课中的英语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班教学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点在实践中可以得到较好的证实。重庆教育学院级物业管理专业共有学生213人,英语课经过分班教学,一次性通过英语等级考试139人,通过率达到了90%以上,比上一年有了大幅提高。其次,专业基础课则应该根据学生的来源来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进行,比如说《物业企业财务管理课程》,对于入学前已经学过基础会计的中职、技校学生,则可以直接进入物业企业会计的学习,对于从没有学过会计的同学直接进入物业企业财务会计学习难度则相对较大。如果能将这两部分同学分班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培养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1.增加实训教学,让学生走进企业。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实训基地(或者采取学校和企业联谊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比如说,重庆教育学院已经和重庆市龙湖、宏声、华宇等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来实践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邀请物业管理企业专家来学校授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近物业企业家、物业管理经理、物业管理处主任、物业管理员。通过他们的以身示教,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行业的相关标准。
2.采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考虑把物业管理企业实践过程中的经典案例引入教学。比如说,在《物业法规》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平时的案例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案例选择过程中,必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或者是学生对该公司有所了解的案例,如果老师所列举的案例全部是一些学生不关心,学生不熟悉的,那么根本起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3.开展情景教学。情景教学能够通过生动清晰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精彩的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情景教学,必须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教学情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教学故事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庆教育学院在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就配备了教学故事片,比如说《物业管理概论与实务》,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情景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式。比如说让学生模拟物业管理服务现场进行实务演练,那么学生需要思考物业服务的场景、物业服务热点问题、物业服务纠纷及处理方法技巧,让他们先写成剧本,然后由学生自由编组进行表演,由于整个过程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也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面,这样就能更好地进入角色,同时在模拟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情景教学过程之中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此时教师是一个观众或听者,要积极地观看,仔细地倾听。认真地分析、总结,及时、有效地给予指导,循循善诱。
4.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师生角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师生角色。增加学生的“讲、演、练”,减少老师的“讲”。将老师在课堂中的灌输转变成引导,将老师的“讲”变与学生的“讲、演、练”。在物业管理专业的实地教学过程之中,更要注意师生的角色转变,通过学生的动,能够让其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其良好沟通表达能力。
四、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环节
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是学生在职场上获胜的一个关键,因此在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号召学生多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就物业管理专业来说,具有较强组织、沟通能力,具有相应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还是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各种技能大赛、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等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活动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既给学生带来理论上的指导,同时又可以避免学生因为搞各种学生活动而与上课发生冲突的现象。
总之,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行业的需要来准确的制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改革,才能办得更出色,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要求,胜任自己的工作。
篇2:浅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专业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学改革既要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也要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并鼓励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只有积极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业管理;高职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物业管理在我国从出现到现在不过30年的历史,但是随着房地产的迅猛发展,物业管理快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并发展迅速,各类物业服务公司不断向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专业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同时,随着建筑物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居住理念的变化,物业服务理念也不断更新,国外先进物业管理模式被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职业院校对物业管理人才的现有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已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明确物业管理的培养目标。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在我国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强调实用技能,教育部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若干意见”中把就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像本科院校的课程强调学科理论性和全面性,而是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又不同于职业上岗培训或工种培训,在强调就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也能在以后根据需要转岗、换岗和跨岗工作。即职业教育既要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物业管理专业来说我们的目标主要在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就业,同时也要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不断学习,实现职业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中高级物业管理人才。
结合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科学设置课程
首先,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要从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出发,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设置之前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具体情况,然后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对于物业管理一些实际问题体会不如直接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深刻,因此邀请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校内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有利于课程的科学优化设置;
再次,由于物业管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针对目前高端物业不断增加,高级物业管理人员需求旺盛,可以相应地开设针对别墅、高档公寓等物业的`课程。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保洁、绿化等基础服务,而是更强调物业的经营与增值,可适当增加开设物业的综合经营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再如,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设置课程时,要及时引进最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最后,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注意与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例如国家将物业管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四级,在课程设置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将中高级物业管理员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纳入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较容易取得相关的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2.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
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强调学以致用,实训与实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专业认识模糊,以及资金不足、实验室建设定位不准确等原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设施缺乏,校内实训场所不足,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要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改善实训条件来加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例如,后勤集团、基建工地、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以及各种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其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服务公司,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并参与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此外,各高校物业大多由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校内实训也可以携手学校的物业服务公司,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适当参与前台客服、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水电设备维修等项目,在真实的物业管理环境中进行实训,这样实训效果更好。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参与实习指导这一层面,而且这种合作更多是学校单方面地向企业寻求合作,企业较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在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专家来校为学生做讲座传授经验知识,还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一起举办各种物业管理技能大赛,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每年都会与合作的物业服务企业举办物业管理技能大赛,邀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经理担任评委,鼓励企业参与物业管理的教学活动,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多数高职院物业管理专业建立都只有几年时间,而且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大多是专科,少数是本科,研究生阶段目前还没有物业管理专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缺乏物业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现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建筑工程、管理学、法律等其他专业换行而来,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也缺乏相关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和能力。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物业管理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内容。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应对现有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和开发,例如分批选派相关教师到物业服务公司挂职、兼职,以提高教师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其次可以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所学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相关的青年教师,或副高以上职称,有从事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再次可加强本专业教师之间以及不同院校之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优势互补。
4.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
除了获得毕业证书之外,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兴趣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调整,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基本完成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最近几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行的物业管理员证的资格考试,绝大多数同学都一次性通过了考试。在获得物业管理员证书之外,也可鼓励学生取得与物业管理相关从业资格证,如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证书。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证融合,深化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5.改进教学手段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例如讲授物业管理法规时,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讲授物业管理概论、房屋维修与预算、物业设备智能化等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操作流程或考察处理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基本操作程序。观摩结束后,要求学生讨论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业管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设计项目,现场模拟物业服务公司的工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答卷考试,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采用现场操作、模拟实习、校外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基础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专业课程则侧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业管理作为新兴而又蓬勃发展的行业其发展变化尤为迅速,这种发展和变化对相应的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需要,物业管理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促进物业管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翠凤.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5).
[2] 鲁捷.谈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岗位模块的课程设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
[3] 胡芳,刘葆,杨冰.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技术类人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8).
[4] 何岩枫.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11).
[5] 俞万源.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9).
[6] 鲁捷,孙成喜.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4,(8).
篇3:高校《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高校《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专业定位,得出了对该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观点。同时对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和改进教学方法作了具体的阐述。以期对我国高等学校的物业管理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定位 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是工程管理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了物业管理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同时还涵盖了物业管理各个阶段、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这些物业管理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群所应必备的基本理论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通过几年来对物业管理专业在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和总结,笔者认为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的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确立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作为工程管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有完善和补充的作用,对于学生认识、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概况和发展,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因此,本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专业课程体系定位应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涵盖了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其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为:全面介绍物业管理的本质和内容及其物业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的具体业务内容和业务处理程序。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根据核心专业课程的定位,兼顾“有主有次、有所侧重”基本原则,把培养学生专业认识、提高“有所侧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目标。本课程在内容上广泛涉及了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相关理论及其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其中理论性内容由于在前面的一些课程中已经学习和多次提及,便被确定为本课程的“次”,不是“侧重”讲授的重点;具体的实务是本课程的重点也就是“主”是本课程“侧重”讲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课堂处理,使学生既能够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清楚物业管理的业务项目,所应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明确课程难点,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知识关联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学生方面,由于生活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不足,知识面狭窄等原因,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困难较多,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成为课程学习和教学的难点。为此,应从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现场氛围入手,针对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强调“情景逼近式”教学模式,突出现场作业环境,以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具体讲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情景法。情景法是根据课程需要的情景,应用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手段再现课程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时,由于很多场景和事物是学生没看到过或者是平时没有留意的,所以可以借助辅助教学设备描绘容易联想到的场景,使学生能够较感性地、直观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
2. 兴趣法。兴趣法就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并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自学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会、学好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平时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但是,使用该方法时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点是什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兴趣切入点。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广泛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现场示范模仿、项目训练法、录像演示、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内容、形式丰富,形象逼真,职业现场环境感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双边活动活跃,互动性强,有利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教学效果好。
同时要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鼓励各类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活动,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和改革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一点的实现要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两条腿走路原则。随着对物业管理行业认识的持续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深入的校企合作,应从原有的仅重理论素养的培养,逐渐转变到对学生理论素养与技能培养的并重。不仅课堂教学的内容侧重到“实务”上。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
实践教学环节,应明确实践教学设计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现场教学、专项实训、认识实习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形成边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程有效衔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为保证实践教学设计思想的实现,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构建现场教学、专项实训、认识实习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强化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关联性。现场教学时间较短、安排分散,适合于某一专项业务的观察了解;专项实训时间集中、内容专一,适合于对某一专项业务的扎实掌握;认识实习周期较长、综合性强,适合于对物业管理全过程的整体把握,尤其对各项业务相互之间的关联性的深入认识极有帮助。三个模块有机配合,能够实现边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十分有益。其次,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考核标准。根据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编制了实践教学大纲,明确了各模块的实践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三,坚持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第四,重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四、改革考核体系,促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的考核需要科学的考评体系。这一考评体系应该与行业用人考核标准相一致。考评体系上重视与行业用人标准的一致,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可以通过现场模拟,案例分析等具体内容作为考核标准,改变传统考试缺乏灵活性的弊端。总之要逐步摸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使之能够真实地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
上面观点只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毕竟物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接受,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敬、王俊松,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现代科技2009.08.
[2]宋红霞,提高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中国商界2009.03.
[3]鲁捷,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体系建设探析.职业与教育 .03.
[4]邓小燕、黄晓彪,关于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报.05.
篇4:物业管理法规在行业培训中的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制度的不断改革,物业管理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作为朝阳产业,物业管理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全国高校、高职院校为适应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物业管理的本科、专科专业,但仅靠学历教育培养的学生远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的缺口。要专业的职业培训,使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与提升,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物业管理法规》作为物业管理职业培训的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让学生熟练掌握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还承担着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管理业务水平。
一、《物业管理法规》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法律法规是企业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物业服务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服务周期长,服务内容多样,服务对象广泛且具有不特定性,因此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为复杂,其过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也更为复杂多样。无论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还是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提升法律意识、深刻理解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都是物业服务企业规避风险的根本之道。
二、《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现有《物业管理法规》主要涉及物业管理法律关系,法律规范、法律责任,物权与物业权属,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合同,管理规约,早期介入及前期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的承接查验,房屋的修缮及设施设备的管理,物业服务的收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物业管理不同阶段各项具体业务相关的法律规定;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体系完整,但物业管理涉及的法律关系较复杂,从业人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炼后再运用在日常的物业管理中。总之,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法规课程的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专业素质方向转化,培养综合性、专业性的物业服务人才。
三、《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改革的探索
1.《物业管理法规》的教学内容的`拓展
职业培训不同于高职教育等学历教育,是已经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在职在岗培训,要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物业管理是一项与人和社会打交道的工作,对于从事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来讲,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种物业管理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因此,物业管理法规教学的过程,针对在职培训不同于高职教学的特点,就是对从业人员在日常的物业管理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去听课,要求《物业管理法规》教师肩负着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对培训教师就有较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上除了系统的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具体业务涉及法律法规知识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政策的讲授,做到教有所学、教有所得,教有所成。
2.《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方法的探索
《物业管理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与实务类课程较枯燥,职业培训需通过引入案例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把所学的知识隐含在案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任务的带动下开展教学活动,把学生通过在案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延伸到在实际中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不仅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的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将教师传统的教授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
3.《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手段的探索
物业政策法规课程的讲授,对于职业培训特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播放案例短片或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更形象、更直接、更明确的理解讲授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依据法律规定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采用现场教学手段,通过与知名物业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知名物业公司提供的优质资源,授课老师讲解物业管理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对前期物业管理阶段业主入住后装饰装修的问题的分析,依据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以及与装饰装修相关的案例,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析讲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业法规定内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法规》课程在职业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业管理行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改方向,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从事物业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娜.物业管理法规与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7.
[2]何红.物业管理专业教师论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的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
[3]刘敏.浅谈高职《物业管理法规》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科技资讯,2006(35).
[4]鲜于玉莲.《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