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欣喜是自酿的读后感

读后感 网络 2024-01-23 15:20 122

1.伊索寓言读后感

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后,深受启发。里面虽然是一个个短小的故事,可是每一个故事背后总能折射出一些做人的大道理,使人回味无穷。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只口袋》这篇蕴藏着丰富哲理的小故事。

这则故事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又在每个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分别装着别人和自已的缺点,他把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把装自己缺点的口袋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能看见别人的缺点,而看不见自己的缺点。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的确,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常常会去抱怨别人身上的缺点,却发现不了他们的优点,而对于自身的缺点更是熟视无睹。那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去吸取虽人的长处而来取自己的短呢? 那这样的人又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呢? 孔圣人曾经说过“三人行者,必有吾师。”像孔圣人这样拥有大智慧的思想家、教育家尚且都在不断地反省自我,吸取他人的长处,何况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呢! 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平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缺点,改正缺点。

《伊索寓言》这本书中,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宛如一盏盏明灯,在我今后成长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它教会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也让我懂得了人的本性,还使我学会了分辩善恶的能力。它的小故事大道理将使我终身受益。

2.中国名著用诗词写的读后感随便一个名著,就是把读后感编成诗.帮一下

(垚,答 谢绝采纳!!!)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红楼里的(也是在一个网站上找得,不过现在打不开……) 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菊花诗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 暂时分手莫相思。

咏柳 如梦令-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西江月-宝琴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 如梦令-黛玉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大观园题咏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 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 景夺文章造化功。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3.红楼梦第一百五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 《红楼梦》的书名有很多,作者曹雪芹自己在书中就用了五个,其中「金陵十二钗」便是出自书中的第五回,指书中描写的是十二位女子的故事,而其中的十四支曲子,就是指十二金钗加上整个小说故事的前因后果,寓意极深,需用心勘磨。

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的所见所闻,读来生动,句句几乎皆有点睛之妙,有身历其境之感。 这些虽然是现实生活中未能经历过的事情,但透过作者的笔墨,随即丰富了我们感官上的享受,在阅读之余,真的是恨不得能置身其中,和宝山共徜徉在幻境中。

我感到有趣的是此回的最后,保被一可怕场景吓醒后,大喊刚走到门口屋檐下的可卿……,这把时间概念不同的两格空间,描写得如此真切且微妙,使我不禁想到和”太虚幻境〃石碑坊两旁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异曲同工之妙处! 《红楼梦》虽为一小说,却有著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 使其氛围富於诗意。

在短短第五回中,即有许多的判词和曲,这些皆暗示著人物在未来的结局,具有谶语性质,为一大特色。 另外,在《红楼梦引子》一曲中,有著很浓厚的悲观主义,是一种无奈、失落,对於人生意义的追求! 总之,此回中的秦氏卧室、太虚幻境、十二钗判词、十四支曲子,皆词章华丽,有著很大的寓意,也许我的年纪还轻,需再经人生历链,方能有更深刻的体悟! 《红楼梦》第五回是一大关目,撮其紧要,原因有三:一则此回为全书谶语式表现手法的集中反映;二则此回写有可卿以云雨之事警宝玉痴顽;第三便是警幻仙姑提出的“意淫”之说。

整个第五回实质所叙的仅是宝玉的一场梦。也是冥冥之中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所托而安排下的一系列事来警其痴顽。

第一件便是在“薄命司”中观看“金陵十二钗册”,意在警告宝玉,闺阁之中个中女子命运原本如此,命中注定,不要痴情于闺阁,自惹烦恼,忘身于孔孟之道。第二件便是“再历饮馔声色之幻”,即“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还有以可卿予宝玉,以试云雨,来解迷津。

意在告戒宝玉:“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总之,近似“黄粱梦”的故事,令宝玉于梦中历尽男女情事,以免宝玉在尘世的痴顽。

我所主要说的是“意淫”一说。“意淫”是警幻对宝玉性格的一个概括,它的意思“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所谓不可“口传”,说简单点,就是很难说清楚,言不尽意。

世俗中,沾淫字,“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而警幻称宝玉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即为“意淫”,再确切一些,只不过是“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却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然而也只是让人懵懂。

我觉得,这“意淫”就是指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以自己的贞淫美丑、善恶是非评价标准对人予以判断,不掺杂任何世俗的东西,这种标准是不分贵*、不分男女的。 对待女子,宝玉予以珍爱、怜惜,如撞破茗烟和万儿的事,他反而担心丫头,喊着叫她放心。

对待丫鬟,宝玉多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她们玲珑剔透,小巧可爱,宝玉想到的是客观的美,由美便生爱,这种爱不是爱情,只是发自内心的欣喜,赞赏。好比一个人既爱画又爱音乐一样。

宝玉惟独与黛玉的爱跟别个女子不同,可上升至爱情,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相通的,是别的女孩无可比拟的。 对待个别男子,宝玉也会像欣赏女子一样地对待。

如对蒋玉函的欣赏,有的学者以同性恋称之,未必有损雪芹的精神境界,也是对自己的贬损。就像宝玉欣赏许多女子一样,他想的绝不是云雨之事,对男子的欣赏当然更不是**的需求了。

宝玉是一个纯粹地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人,在尘世中的种种表现是庸俗之辈所不能理解的,于世人看来,迂阔怪诡,难免百口嘲谤。这样也注定宝玉最后弃绝尘世。

4.谁有《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傅雷家书》: 1、主要人物形象: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2、情节内容: (1)评价及简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2)有感染力的细节: 关于为什么这么强调写家信,傅雷这样认为: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有好几种作用: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又说家信作为自己的工作、思想总结也是很好的: 对自己的工作(思想方面亦然如此)需要来个“小结”吗?你给我们谈技巧,就等于你自己作小结。

千万别懒洋洋的拖延!我等着。同时不要一次写完,一次写必有遗漏,一定要分几次写才写的完全;写得完全是表示你考虑得完全,回忆得清楚,思考也细致深入。

傅雷在与儿子沟通时,想到的不全是自家的人,认为儿子在国外寄回来的家信:也有一个道义的责任,使你要尽量的把国外的思潮向我们报导。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因为傅雷家庭教育的信条是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因为傅雷家庭教育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与儿子的书信往来过程是十分高兴的,虽然他自己工作很繁忙(翻译家,文艺批评家,著作等身;还有很多社会职务,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但从未觉得写信是一份耗时的差事。 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傅雷写信不仅是言教,同时也是身教。他经常以自我批判来教育身在千里之外留学欧洲的儿子。

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你过去承认我“在高山上看事情”,也许我是近视眼,看出来的形势都不准确。

但至少你得用你不近视的眼睛,来检查我看到的是否不准确。果然不准确的话,你当然不用,也不该听我的。

等到有一天,我发觉你处处比我看得清楚,我第一个会佩服你,非但不来和你“缠夹二”乱提意见,而且还要遇事来请教你呢! 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有一次,儿子的来信给邮局弄丢了,傅雷误解了儿子,显示出了内心的不高兴: 转往苏联学习一节,你从来没和我们谈过。

老实说,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为这反映你对我还是不放心。大概我对你从小的不得当,不合理的教育,后果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傅雷的出发:“先为人,次为艺术,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与儿子的书信往来过程是十分高兴的,虽然他自己工作很繁忙(翻译家,文艺批评家,著作等身;还有很多社会职务,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但从未觉得写信是一份耗时的差事。

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

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

5.于丹论语心得567章读后感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6.《我的早年生活》读后感

最初读这篇文章时,我只为文中幽默的语言而欣喜,我佩服丘吉尔的风趣以及他那乐观的心态。因此我想在大多数欧洲人当中都是乐观的,不知这种普遍的现象是因何而成。

若以历史为据,那便是欧洲长期动荡,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或议和成为家常便饭。这就造成了欧洲人的乐观思想,因为没有什么比战争、死亡更可怕,又何必为一些小事而发狂。

读了这篇文章,我也知道,并非每一个伟人在少年或孩童时就异常聪明的,那样的人只能算得上是所谓的神童。

每一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丘吉尔这句话可谓是十分经典,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以我个人情感来看,我十分赞同丘吉尔的想法。 刚满十二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欣喜是自酿的读后感

大家在看

查看全部「读后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