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论文(共13篇)1-1-37
简介:感谢网友“隐春荷”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论文(共13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论文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论文
摘 要:
初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目前初中教学中主要还是以英语、数学、语文等学科为主要学科,而对信息技术这类学科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发挥其时代性、技术性,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性教学
所谓“有效性”,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以恰当的方法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让学生熟悉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性的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角,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不要忽略教材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要客观全面的.看待教材,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本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谈一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一、巧妙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兴趣,才能有学习的热情,拥有热情才有克服挫折的勇气,所有的一切都以兴趣为基础。初中生往往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枯燥无味的,是不太值得倾注太多精力的学科。这种思想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趣味的课堂导入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放一段生动有趣的设计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用巧妙的开端将学生带入课堂高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将学生聚神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可谓“一箭双雕”。
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待传统的模式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在学生本身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有效性的提高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彼此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与技巧,真正领悟到信息技术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包伟江.提升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有效性探讨[J].数字化用户,(31).
篇2: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
邓忠锐
(辽宁省本溪市十六中学)
摘 要: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难题。
篇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楼利光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中要把握好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性、实效性。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不在于刻意制造教学气氛,更不在于哗众取宠。真实的课堂应该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尽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敢于并善于创新教学方法
如上面所提到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具有技术应用性强、变化速度快和鲜明的时代性等特点。较之其他传统学科,该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上都还没有完全定型,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善于创新教学方法,要不怕创新,勇于在创新之路上找到最适合教学实际且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以下几种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分别是“示范教学法”“主动尝试法”“同步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方法”。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的科目,不是单凭教师一个人讲得津津有味就能完成了的课程,这门课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高度配合,老师需要从学生中得到信息的反馈。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的重要保证。各班的学习情况不同,且每个班级中的各个学生学习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学习进度有快有慢。这时候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核心开展小组学习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学生之间总是要少些隔阂,这样方便有问题的学生敢问,问题也能够及时地解决;第二,这个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有利于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形成。
一个崭新的时代和一个创新的教学环境对于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契机,这个契机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个契机可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没有那么多的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它的发展。只要教师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断探究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把这门课程上好。
参考文献:
篇4: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
一、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1.教师要做好备课这一基本的教学环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兼生活和技能的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进行设计,还要注意学生对生活艺术的感受。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系统地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创造。作为教师拿到一本新到手的教材,不能局限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备课,还要通晓整本书的结构体系和系统脉络。因为信息技术的技能结构和知识结构是交叉的,在教材设计上,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特点进行再创造。引导信息技术课堂生动活泼,发挥出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出教材的闪光点,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给学生生活带来的乐趣。
2.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要合理地选择情境,合理地选择情景素材,借助激活知识和技能为教学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积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创造能力,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能得到实现,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3.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协助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把一个课题作为教学任务的载体,就需要帮助学生分组或者学生之间自行组合,通过小组这个集体合作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学生的协助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感化,小组合作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保障教学开展的有效性。
4.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这些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也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之前,就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开展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看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其次,就是正确对待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的差异性,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取得进步;再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的学生家内没有计算机,有的学生家内安装有计算机,这就需要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信息技术作业,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最后,是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程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了解较多,有的了解较少。这些因素都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最适合的教学。
二、结论
总之,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体现在教师有效的备课、上课等教与学的活动,还要体现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备学生、备教材,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5: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文言文教学,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仅从“文”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
一、改变角色,换位体验,提高有效性
心理研究表明:不一样的体验蕴含的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改变师生固有的角色定位,开展师生换位体验活动,可以给学生全新的感觉,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是教学真正的主体。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指出:“学习是学生自觉地与积极地掌握知识的过程,没有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创始人巴班斯基也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教学《狼》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浅显易懂,加之学生手头都有一本文言翻译的书,不懂的自己可以查,于是,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翻译,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举行模拟记者招待会,尝试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来当记者,向教师发问,由教师答问释疑。为了难倒教师,学生们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细致地研读文本,都想从文中找出一些难题来向教师发问。
整个活动,在提问与解答的过程中,化解了学生的疑难,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种有趣的活动,产生了精讲的效果。
二、以今度古,拉近距离,强化有效性
来自遥远年代的文言文,其文字和说话习惯都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语言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陌生、难理解、不好掌握、费时多而收效甚微等原因,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望而生畏,从而严重影响到文言文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经常失败的体验,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从细小的成功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教室里的危机》中指出:“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的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我找出四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儿甲、小儿乙、孔子和懂得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初中生,围绕“太阳究竟是初出时距离我们近,还是日中时距离我们近”这一问题,各持观点进行辩论。活动中,形象生动的表演代替了教师单一形式的讲解分析,吸引了学生,从而成功地让学生们的表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久远的古代,亲身感受文章所描述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得来的理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实,角色扮演的形式非常多,除了扮演角色进行辩论外,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扮演导演给同学们说戏,扮演说书人讲文中的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堂既气氛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在表演与观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读文本,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三、内外拓展,突破文本,确保有效性
知识中心视点是设计有效教学环境必不可少的四个视点之一。钟启泉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一文中,对知识中心视点做了如下解释:“指学生通过基于理解的学习,产生迁移的学习,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智力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
王荣生教授对文本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
王君老师就是掌握了这门学问的佼佼者。在进行《陋室铭》与《爱莲说》的整合教学时,王君老师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纵的方面,师生一起重温了前期积累的相关诗句,背诵了相关的名言名句,了解了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陋室铭》的具体背景等等;横的方面,从身世、作品、思想和情趣等角度,对陶渊明、周敦颐、刘禹锡三人进行了比较,陶渊明的避世,周敦颐的入世,刘禹锡的矛盾,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纵横捭阖的课内拓展之后,产生的是思接千载、“意”通万里的解读效果,即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本课教学的主题。
这节课上,王君老师带领学生打开思路,向课内纵深拓展,在广泛涉足前期积累的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增添了课堂的厚实感。
总之,让学生像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北大学者谈读书》中所说的那样“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去阅读,从而达到“入其境,领其义,会其神”的境界,这样的文言课其教学有效性毋庸置疑。
篇6:浅谈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论文
(摘要)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增加作文写作素材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加强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写作素材 创新能力
(前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无法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使得关于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课题。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其文学素养,初中作文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甚至对初中作文的学习产生了抗拒的心理,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在考试中作文的分值也是语文中最高的一部分,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对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几点具体措施。
1.增加作文写作素材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必须要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来源于足够的阅读,只有多读书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才能在脑中形成一定的写作模式,并且对优秀的文章会有意识的进行模仿,进而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读书,认为这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积极地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入手,比如在每周的作文鉴赏课上,老师给学生准备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这样学生会在喜欢的.驱动下主动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
1.2在课堂之外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能局限于文章的阅读,文章阅读固然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长期依靠这一种方式,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老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和阅读文章之外带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一篇优秀的作品不仅仅需要在文字以及语言上下功夫,同时还要能够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的真实性,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老师可以多带学生感受,多带学生领悟,比如可以带学生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在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自然的感染下能够帮助学生抒发内心真实情感,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3在生活之中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常常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着很多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去感受大自然之神奇,去探索奥秘,去充实人生,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感受社会之博大、生活之艰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充实而多彩,也就有了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了,作文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2.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写作对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文字运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因为写一篇文章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多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训练,老师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www.fwsir.Com)写简单的说明文,要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训练学生写作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2.1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七年级的可以鼓励学生多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八年级的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九年级的则应该在结合七八年级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考试类的针对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逐渐提高写作技巧。
2.2采取多样化的训练形式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方式还比较单一,这样容易让学生对写作训练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调整训练形式,不能单纯的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篇作文写作,可以选择交叉训练的方式,一周布置大作文任务,一周布置小作文任务;可以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可以片段训练与写整篇文章相结合;可以开展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的训练,让学生可以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中灵活掌握不同题材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3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反复的写作训练中,老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写作训练的根本目标。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写作时表达内心更真实的情感,反映内心的真实世界。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引导,比如,在写作训练之前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音乐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写出真挚的文章,这样的训练模式会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学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在创作时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能。对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应对策略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实验初探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篇7:有效性教学初中的政治论文
有效性教学初中的政治论文
一、提高初中的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一)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教学是目前比较受到教育界重视的方法。它的主旨是寓教于乐,通过喻趣、例趣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其表现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可以是经典故事的引入,或者是以正能量歌曲开篇。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了典故,学到了知识,又引入了课题,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实践表示,以这种循序渐进引入主体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灌输理论要好很多,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十分有效的。
(二)多样化课堂教学,丰富案例教学
多样化的政治教学可以在模式上加以变通,开展一些演讲、舞台剧等形式,让正处在花样年华的初中生能够尽情绽放自己,让他们情感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升华。以多样化教学为宗旨,其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个轻松的授课环境,让知识更容易进入学生脑海中。丰富的教学案例主要表现在引经据典,教师要根据所讲述的内容为学生带来恰当的、有寓意的案例。比如,在让学生理解“人生当自强”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谈一下对自强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探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从情感层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的政治教学内容中包含祖国建设成就、激励和催人奋进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除了情感教育,还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能量。这些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优秀材料。同时,这些素材对初中学生的激励是积极有效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将情感教学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同的故事带给人的情感是不同的,比如提到坚强,可以用到张海迪“为坚强而喝彩”的故事进行启发教育,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又如,在学习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伟大祖国取得的成就,如空间技术、武器装备、建筑文化、医学领域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辉煌灿烂的人文历史精神陶冶每个学生的情操,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灵魂得到荡涤,达到用理论知识教学生,用文化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如何切实有效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要通过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并通过游戏的体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具体分析,政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将政治事件改变为故事,要求学生以不同角色来把政治事件的过程演绎出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政治事件、政治观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改变以往对学习政治的消极态度。
(2)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加上正确的引导,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主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避免用“参考答案”的形式限制学生的思考与发挥。
(二)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情
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以科学选题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找到学生最感动、最佩服的内容,以此作为正面教育素材,这会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很大升华,从而喜欢上思想政治课。
(2)配合大纲教学,并融入民族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情怀是在成长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热情。
(三)切入生活,实现品德教育
调查表明,很多初中生对政治课程不重视的原因在于政治教学缺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以为课程不重要。而且,过多的死记硬背知识又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工作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1)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政治。
(2)开展一些与思想政治或者是品德教育有关的实践。实践是数据的检验,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政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自主学习的高习惯,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应该脱离教材束缚,发挥自己的才智,将课程内容做好延展,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政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网上资料,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模式活泼多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将《焦点访谈》栏目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积极将社会热点与学生分享,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更愿意在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
(五)积极自主学习,全面提高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学习,做一个懂政治、懂教学的好教师,这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着积极意义。具体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分析、探索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知识丰富、底蕴深厚的政治教师。
(2)加强与心理学学科的联系,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政治学习中。
(3)学习计算机技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的政治教学也要优化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效率,因此做一个懂计算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师很重要。青少年担任着振兴民族的大任,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绝对是重中之重的。因此,转变传统政治教学方式中单方面传授的模式,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实用实效型,这在现代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可以全面提升教师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
篇8: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熟悉学情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从而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1、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
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集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于是出现了“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学习八年级第一单元第六课《分析居民收入情况》排序及建图表这一节课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力争让学生在原有的excel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从另一个高度学会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恰当得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挖掘出新的信息,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借鉴;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将表格数据转化为相应的图表信息;难点是如何将excel数据转换成图表。这时我们就会碰到学生会排序,但是排序后创建图表总是不正确。所以,我们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就考虑到这一点。基础差的就让他完成排序,基础好的让他完成创建图表。这样所有的学生如果都完成任务,都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很有成就感,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在班集里脱颖而出的成果,充满自豪,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2、了解学生和教材实际情况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情况。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
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开展起来教师就胸有成竹,能够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建立住户的通讯录》时,我首先广播的方式展示事先已经设计了好的文字,然后请学生从这段文字中找出所有数据,看谁找的最快、看谁找的最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然后对找的最快、最多的学生进行表扬。之后,我再展示我根据展示文字中数据设计好的表格,请同学们分析,是文字还是表格更能说明教师所展示的主题内容。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表格表示数据”。这就是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创作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三)采用适当教学方法
1、适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授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教无定法,学法更加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熟悉的讲授法、演示法都可以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更加明显。所以,任务的设计就变的尤为重要,而且任务的设计就决定了我们一节课是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任务的设计上下功夫,如任务的设计要有联贯性、层次性、针对性等等。例如,我在八年级第一单元第六课《统计用电情况》excel图表设计这节课上,我设计了四个学习新知的任务,这四个任务分别是“建图”“美容”“变脸”“整容”。“建图”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帮助,完成教师给定表格的数据的建图任务。“美容”让学生根据任务“建图”所得出的结果,依据帮助完成“图表修饰”。“变脸”让学生根据“美容”任务的结果,依据帮助完成“改变图表类型”知识的学习。“整容”让学生根据“变脸”任务完成的结果,再次求助帮助完成“图表类型”与“源数据修改”知识的学习。这四个任务我在设计上是层层递进,但主要数据源自一个表格,使得任务联贯性强,更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2、合理采用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3、建立合理的帮助体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建立一个完整的帮助体系,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帮助体系。例如:“excel图表制作”这一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三种帮助方式,一种是“视频帮助”即教师在备课时制作好的操作视频。第二种“文字帮助”即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供一些操作技巧和操作方式。第三种“对比帮助”即教师把结果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有一个目标。总之,帮助体系的创设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评价
一节课结束,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在当前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评价呢?我们觉得可以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基础知识技能的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当前任务或作品中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看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包括是否新颖、美观,是否创造性地组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这里提倡学生作品要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鼓励学生创作出饱含自己创意的作品。
3、协作能力的评价——看一个组内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彼此的相互协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
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更完整、效果就更加有意义了。
(五)加强课堂管理
1、加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一星期为一节课,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尽量不要把一些随堂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
2、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却只喜欢玩游戏、玩q q ,而不热忠于学习。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没有了兴趣,或者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有时会有良好的效果:(1)学生机安装还原卡并采用自动还原的方式;(2)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疏导学生,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3)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4)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玩游戏,但前提是先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篇9: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自如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做出了到九年级结束“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明确要求。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一个人所拥有词汇量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英语水平的高低。可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面对大量词汇感到力不从心而束手无策,由于记不住、遗忘快,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学习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词汇教学目前耗时多却收效差,事倍功半,令师生们都感到苦不堪言。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技能,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遵循词汇教学规律
1.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按照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年级,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词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分析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什么地方,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
2.把音标教学落到实处,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一定要加强音标的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要会读音标,并且要掌握好拼读规则。英语属于表音文字,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读音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词汇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听英语单词分辨出单词的读音之后,再进行读音规则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这是解决学生掌握词汇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以真正实现英语词汇教学“授之以渔”的目标。
3.利用音形结合、构词法教词汇。“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各个词汇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系统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教师要例析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转换(Conversion)、合成(Compound)、派生(Derivation)三种基本构词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归类、联想等记忆方法。这是扩大词汇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培养词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兴趣可增强记忆,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可见,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培养兴趣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实物、图片、手势等直观方法教学词汇。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引入新单词,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积极参与,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提高学习兴趣。此外,通过此方法,可以使学生把实物、动作直接和英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借助游戏辅助词汇教学。
游戏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也是孩子们偏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词汇教学中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可以减轻学生对单词的厌烦和焦虑心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效率自然高。采用游戏巩固单词,可以把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单词。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减轻了学习英语的负但,还锻炼了其它方面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语境的作用
1.英语释义词汇。英语解释法就是运用简单的学生已学过的词汇,利用与新词同义、近义或反义的词来解释新词,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掌握新单词的听、说、读、写。这种方法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而且还可以收到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用英语来教学,用英语来解释单词、句子等,并用英语设置交际情境来启发学生用英语思考。
2.在阅读中记忆词汇。学了新的词汇一时派不上用场,常常会削弱学生学习词汇的动力;复现率低也容易造成遗忘。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注意到了这一点,即注重选取含有最新词汇的文章,或者编辑所选材料,这样的阅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也让他们巩固了所学词汇,极大满足了学生学习词汇的心理需求。英语自学能力对学生能否成功习得语言至关重要。课外阅读是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养成每天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通过促使学生精心阅读,词汇在不同场合下的各种用法得到了真正领悟。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英语教学中,单词的学习是相对的枯燥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它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特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全面地刺激学生的感观,会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在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方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不便带入课堂的实物和直观的图片展示来介绍词汇,也可以将抽象的词汇形象化、具体化,强化学生理解词汇,还可以创设上下文情境,使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汇意思,增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既节约课堂时间,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词汇,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需要,使词汇教学高效化。
4.重视词汇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JEFC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name, old, dog, pork, beef, lookout, breakfast, takeaway food, sports, Christma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四、联想记忆
教学中要利用英语词汇本身的关系,利用各种媒介,通过串联归类,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在大脑中构建“词汇记忆树”,以增强记忆,抗击遗忘。例如在学到school一词时,学生可以联想起许多相关的事物及词汇,把这些词汇归纳在树型结构图中。
我们把这种结构图称之为“词汇记忆树”,其优点是能明确表示词汇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大量相关词汇,并将同类词汇系统化,使记忆长久。同时,使用“词汇记忆树”还能“温故知新”,学习新词汇的同时复习已学词汇,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在应用中学
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不是机械存储。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相关任务给学生创造出运用词汇的机会,如:头脑风暴,词语接龙游戏、单词竞赛、造句、篇章阅读和英语作文等都是让学生运用词汇的好方法。特别是结合单元内容让学生写英语作文是巩固所学词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篇10: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精彩纷呈的信息时代,要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就要加快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一种新思路、新观念的有信息意识和能力的人。
关键词:兴趣 操作能力 互帮互助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因此,信息技术这门课就被列入必修课之一,这也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那么对于信息技术老师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好老师”,教育学家们经常把兴趣两字挂在嘴边来说教家长及学生,可见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就被更好地体现出来了。例如在学习Flash时,一上课就给学生讲些专业术语、图层、背景等时,学生会有很茫然、不理解。于是我为了让学生对Flash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新课前先用Flash做了一个漂亮的水滴波纹、把正方形变成圆形及小鸟越飞越高的动画,上课时先给大家播放,只见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背投上,个个满怀着好奇、喜悦、兴奋的表情看着动画,这时我告诉他们这是老师通过Flash软件做出来的,从现在开始老师要教会你们做动画,你们也能做出美丽、漂亮的动画,学生们一听个个兴奋起来,对Flash产生了兴趣,大家都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每一个环节,跟着我学习每一个步骤,最后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都理解和掌握了基本要领。从这节课中,我深深感受到兴趣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一说。
二、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中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点难度,不易理解,于是课程中主要是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上机动手练习,但盲目地上机练习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边讲边练,每节课的内容一般在25分钟左右讲完,同时做到讲解一步演示一步,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同步操作一下,然后再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等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个新内容,最后再布置一些综合的练习让学生操作。这种方法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能把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巩固操作,最终达到熟练的效果。还可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地调整讲课的内容,做到精讲重、难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多多练习,多多发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准确操作的能力,我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自我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操作的效率。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上机操作是较轻松、易懂的,但有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对于难理解的我就把每节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然后分派到每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来完成不同的任务,接下来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和信息从书中找到正确的讲法,然后由小组派人讲解,同时我会对学生不理解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具体的任务,我发现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教学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督促并提高了学生从课本中自学的能力。
四、要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
在给初中生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时,别看他们的年龄小,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表扬和评价尤为重视。因此,每学完一种新的章节及内容时,我都会把学生操作的一些好的"作品用多媒体教学网在班里展示,同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当然对一部分还未掌握的学生我会让一些学会的、学懂的并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耐心地去教其他学生,认真负责地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教会了一部分学生,同时又让能这些“小老师”们的知识得到了巩固与复习。经过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大家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很多学生为了要体会一下“小老师”的感受,认真学习,努力做好老师交给的作业,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有部分学生还提前看书预习,这样大大减少了老师的辅导时间,提高了教学进程,学生个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在以上四项达到后,学生能制作出令老师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作品,他们想象丰富,对计算机兴趣浓厚,喜欢钻研、操作,完全成为计算机的“小主人”,这也给老师带来很大的鼓励,师生互相促进,共同为信息技术教育做出贡献。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精彩纷呈的信息时代,要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就要加快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一种新思路、新观念的有信息意识和能力的人。
篇1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谈建构理论下初中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文 刘 巍
摘 要: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关键词:教育建构主义;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教育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是在理解、感悟、批判过程中建构知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和利用信息为目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中,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具体地说,科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下面笔者将在建构理论下谈自己实践的几个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与启示
1.个人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
知识是通过经验建构而来,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阐释,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这几个关键假设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学就是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制造适当“困惑”,帮助并引导学习者解决“困惑”为核心,来支撑个体对知识的建构。
2.社会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
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这个假设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与境说的关键假设
学习应发生或置身于真实的场景。这个假设给教学带来的启示是教育应跟情境脉络有关,称之为“情景认知”,这种学习类型叫做“真实性学习”,这种教学称为“抛锚式教学”。
二、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一 ――观察法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1.课堂演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起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
2.活动与探究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既接收信息,又传递和加工信息,诱发悟性的启动,学生获悟后就进入新颖别致的构思设计,最终获得准确而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二――分析法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因此它需要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以权威者去剥夺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
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自愿组合来制作网页(要求至少两人一组),学生通过合作制作出各小组的网页后,再让各小组之间充分地交流,引导每位小组成员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观摩、体验,学会欣赏和发现其他小组的优点。经过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后,正确认识自我,对本小组的网页作出修改、补充,使本小组的网页进一步得到完善,逐步丰富小组成果。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学生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十分扎实,实践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这一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教学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允许多元价值的存在,并形成相对共同的价值进行分享。
四、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三――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一幅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教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再自己去操作、尝试。在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这正是建构主义中与境说理论的体现。
参考文献: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篇1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让课堂教学“熠熠生辉”――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初探文/董 显
摘 要: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学工作者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辅助学生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初中必修课,在学生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处于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地位。大体来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都非常期待和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但是,这种积极性绝对是一种假象,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游戏、QQ聊天、看动漫和听音乐等。若没有这些吸引学生的因素存在,他们就不能很好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进行潜心设计和研究,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主要是指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让学生由“躁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做法对于开展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课堂涉及的绝大多数内容都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充分的课堂准备作为铺垫。
1.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
教学工作者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和探究教材,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实践操作。否则,将导致学生操作的结果和教学工作者预期的目标发生较大偏差。假如教学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那么教学工作者安排的教学内容将易于被学生接受。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躁动”现象,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2.充分了解学生状况
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落脚点是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工作者想要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知识水平、学习状态和操作习惯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教学工作者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够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二、多重勾兑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进行学习的助推剂。如果想帮助学生摆脱因为爱玩游戏而爱上信息技术课的状态,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潜心安排教学活动,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构建起有效的学习过程。
1.从兴趣入手开展教学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动画导入信息技术课程的主题,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提升教学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尽量做到课堂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食物导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电脑绘画的教学课程时,教学工作者可以先用电脑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动画,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看到教学工作者插入在电脑屏幕上的字:“同学们,这些图画是不是很美呢?这些都是用电脑勾画出来的,你们在学习本节课后,也可以画出如此精美的"图片哦!”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激发。因此说,从兴趣入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借境生情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工作者的帮助下,运用所学知识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使得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例如,在开展“Word自选图形的设置”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两张对比图片,让学生找出差异,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开展,使得学生尽可能快地找到两张图片间的差异。在学生完成操作后,鼓励学生对怎样通过自选图形的工具功能将两张图片变得一致,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发对Word自选图形的设置进行摸索,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3.寓学于乐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术语和学科理论知识是较为单调无趣的。教学工作者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得学生较为容易地接受这些专业词术语和理论知识,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学工作者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将电脑具备的人机交互性以及多媒体的多样性特点结合到游戏中,充分做到在玩耍中开展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多元反馈
如果教学活动不能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反馈,则教学活动的开展毫无意义。若是能够选择恰当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躁动”和“主动”课堂表现作出合适的评价,则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馈的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客观和公正,只有做到客观和公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的反馈。在进行教学反馈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那些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那些反应速度较慢的学生,也需给予肯定,通过“有进步、提高了、有创意”等鼓励性的词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的反馈评价能够为学生的操作提供及时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将课堂作为主要阵地,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注重各种教学手段和设计的运用,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此同时,还要重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信息技术和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反馈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扬长避短,真正做到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卫坚。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09):166-16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体育运动学校)
篇1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这也正是做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这些年龄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实验;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更确切的说是一门“技术”课,而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呢?这也正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这些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这种灵活与自由并不是漫无目的任学生我行我素,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寻快乐。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爱动,爱问个为什么,爱探究个所以然,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灵活性也正是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所在。喜欢这门课的同时,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呢?这也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求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了,是很难让他做好这件事情的。同样,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兴趣之上。我在讲授flash“逐帧动画”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小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来了,开始询问是如何做出来的,很迫切的希望自己也动手去做,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做好引导,虽然学生刚一接触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决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既然有了学习兴趣,再大的困难也要让学生想办法去克服。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这种乐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可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只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整个结果的呈现却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信息技术这门课,更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信息技术课素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美誉,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至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复习“图文的混合编排”这一章的时候,我让学生为二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此话一出,学生积极性突增,马上开始动手设计了起来,一节课下来,我看到了学生的作品有公司经理,有房地产老板,有演员,有IT总裁……而设计的版面更是丰富多彩。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一下图像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以及文字的编排与修饰。
通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复习了本章的相关知识点。这就比教师一直强调,学生反复练习效果要好的多,相对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这样的设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而在整节课中,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学生所做设计中的不足和建议,当然,仅仅是建议而已,更大的自由性还在于学生自己。
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了学生的潜能是如此之大,一些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制作的名片相当漂亮,而学生这些能力的挖掘与呈现是其它课程所难以发现的。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了名片,并在小组内互相做了交流、展示与学习,最后我们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实用奖”等多个奖项,不仅鼓励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为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规划。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更多体现的是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一个问题就有多种方法解决。在讲授word中改变字体的时候,学生滔滔不绝,班里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一口气说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对话框来完成;一种是通过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来完成;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快捷键,选择“字体”命令。正是由于计算机的灵活性、计算机的特点,才使学生善于探索与研究,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并且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也正是计算机的神奇之处。条条道路通罗马,信息技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让学生牢记知识点,有利于这门技术课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索、探究、实验、证明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使这门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强大性与趣味性。
四以形象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去操作,去练习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可是,这样下去,会使信息技术课变得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如果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能够穿插进一些实际的内容,就比单纯的讲授知识容易理解,学生也更愿意听,更愿意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完成文件夹中文件的移动与复制的时候,我以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对学生说:“问大家一个问题: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学生一边笑着,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学生可能都看过赵本山曾经演的这个小品,所以,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我赶紧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然后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知道把大象放进冰箱的步骤,那大家一定也知道如何在文件夹中移动与复制文件的步骤,请大家先想一下,然后试着做一下!”于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开始在小组内探讨,如何打开“冰箱门”,如何把“大象”放进去或是拿走……不一会儿,已经有学生成功的完成了“大象”的转移,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
最后,我只是对本节的知识点做了个总结与强调。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高兴劲儿,我也体会到了本节课的乐趣。信息技术课本身也是一门很抽象的课程,如果能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就能使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更加形象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五以竞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之一,因为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一种活动课,把微机室当成了活动室,这种放松方式学生固然喜欢,那又如何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呢?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至于每个同学之间的竞争。在讲授photoshop中“图像的合成”这一节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站在了一起所深深吸引,迫切的想知道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时候,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急于求成的这一特点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余地,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与实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小组内带动其他的学生,也让学生明白了合作的力量。竞争激励制度也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意识,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竞争激励、优胜劣态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此变化多端的社会,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学生应该拥有的一种生活。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范成英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参考文献
[1]彭扬.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08(Z1):73-74.
[2]卢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3):90-91.
[3]倪仲勋.游戏与教育能否“喜结良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63-64.
[4]李艺,殷雅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10):57-61.
[5]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