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工业的教学设计(共16篇)9-2-73
简介:感谢网友“易浩岚”参与投稿,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工业的教学设计(共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工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二子目内容,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主要条件和主要发明创造。
(归纳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要注意角度:从前提、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归纳,主要发明创造要进行归类、便于记忆。)
(1)主要条件(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可能性前提资产阶级的确立(政治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资金扩张贸易
劳动力运动
技术时期的积累
市场最大的形成
必要性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对工业品的需求(直接原因)
(2)主要发明创造
生产领域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动力突破1785年,英国瓦特蒸汽机
交通领域18美国富尔敦
18,英国史蒂芬孙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的内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
(2)、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①生产组织形式:制度兴起;
②生产方式:代替手工生产;
③生活方式:出现了浪潮;
④阶级关系:出现工业和工业;
⑤社会意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盛行
(3)、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影响)
3、阅读第三子目内容,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形成条件:
①工业革命完成,机器生产需要更广阔世界市场。(英国:1840年前后,工业基本取代、成为世界第一个,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②资产阶级拓展,抢占,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③的改变,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①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亚非拉地区)
②发达国家主动扩大世界市场;(英国成为世界、世界贸易中心)
③,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3)影响: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
和,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鞭炮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当饭吃”―――鲁迅
思考:中国的科技也曾长期领先世界(如四大发明),为什么没能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在同时代的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呢?
2、忙了一天的William到了家中,他收到一封来自法国表兄亨利的来信,亨利也是从事棉纺织业的工厂主,以下是信的大致内容:亨利准备到英国考察纺织机械,进口机器,一行人准备7月28日启程,预计7月31日可到达,请他尽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此外亨利抱怨最近法国国内市场基本饱和,他的企业的产品准备销往亚洲一个叫China的国家,问William有没有兴趣和他合作?……
质疑一:亨利表兄的来信中的“进口机器”、“3天到英国”、“准备向中国销售产品”,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
质疑二:1837年亨利表兄选择进口英国先进机器而不是直接将产品销售到英国,1837年英法之间的贸易是否存在某种障碍如贸易壁垒?如有,那该如何解决?
3、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4、概括指出当时英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贸易的特点。分析促进英国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篇2: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的内容,使学生知道大庆油田在我国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大庆人艰苦创业的事迹,学习大庆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课文中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是如何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的,理解“铁人”精神的含义。
教学准备:
有关石油的图片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石油)这种黑色的液体是什么?
生:石油
师:石油能做什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我国的
石油工作发展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第七课《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2.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石油究竟是什么呀,为什么课文的第一句话说“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能源”?谁能说一说?
师:原来石油有这么大的用处,所以这一段的最后作者说(课件出示:石油是工作的血液,一个国家缺少石油,就像是得了贫血症的病人,不但整个国家的经济会瘫痪,而且国家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师:读一读这句话,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在这句话里把石油比作(血液),把缺少石油的国家比作(贫血病人),甚至于会瘫痪,可见石油确实很重要。
2.石油这么重要,那么在旧中国石油工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的情况呢?
生:汇报(板书)
师:由于缺少石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什么不便?(学生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却缺少石油,每个中国人的心情怎么样(心酸,沉重),谁能读一读(指导阅读)
3.中国幅员辽阔,难道就真的没有石油吗?(学生回答)
师:是的,我国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考察研究,终于发现了一个大油田正逢建国10周年,于是这个大油田就命名为“大庆”,发现了大油田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迅,人们马上投入到了开发大庆油田的战斗中去。(课件:开发大庆油田记录片)在这当中有一个人物特别值得我们认识,是谁呢?
生:王进喜
师:是的,就是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铁人。(课件)
师: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事情,所以他暗暗下定了决心,是什么决心呢?(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教师指导阅读)
4.他的决心有没有实现?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他和他的战友们是一帆风顺的吗?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读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然后用笔划出来。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
生:汇报
师:是的,他们遇到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但困难并没有压倒他们,反而让他们的工作精神为之振奋,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影像资料)
师:看了这些,此时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正是他们的奋不顾身,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铁人”,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究竟什么是铁人精神?
(心系国家,不怕困难,忘我工作,艰苦奋斗,这就是铁人精神)。
5.其实在大庆,像王进喜这样的石油工人还有很多,他们就是以这种铁人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高质量的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
6.由没有石油到基本自给,此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那谁能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课文(7自然段)
7.继大庆油田之后,我国相继又出现了许多大油田(课件)
这些油田的出现让我们国家终于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由年产几百万吨到年产上亿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啊!(板书)
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摘掉这顶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究竟靠得是什么?(地质学家大量的考察,工人们为国争光的决心以及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课件,工人们开发石油的影像资料)
8.在开发石油工作过程中可以说贡献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石油工人师傅们,是他们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结:
正是这些伟大的石油工人让我们摘掉了这顶落后的帽子,他们不怕困难,奋不顾身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你我的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可敬的石油工人吧!
篇3:工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了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归纳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
三、教学策略
从知识本身来看,本节需要识记的不多。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交通运输和农业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教学方法,尤其要突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征。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工业产品为例展开教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工业部门或进行网上学习。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组织实地考察或网上学习,搜集当地主要工业部门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的两个经济部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业;一个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解决完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生活品质,这时候需要我们发展哪个经济部门呢?
教师:在我们家里仔细观察,就会找到这个经济部门的很多产品。
学生:完成活动“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追根溯源,激发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特点的学习兴趣。)
教师:工业生产是指开采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对原材料(矿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工业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展示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对比我校建立初期与现在的办学环境的差异,反映出的我国工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取得辉煌成就。
(设计意图:用鲜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工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学生:扮演学校后勤主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校长提供改善办学环境的设计思路,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填写申报表。
产品名称
价格
产地
主要原材料
工业部门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信息,逐步了解各类工业产品的特点及各种工业生产部门,有助于学生对“什么是工业”这一难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我们设计的方案中涉及的产品多属于工业产品,工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对社会其他部门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总结,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讨论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工业生产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随着我国的工业发展,不仅在产品种类和产值上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中心的数量和分布上也有变化明显。(教师补充一些资料,例如,新老工业分布图,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读“我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图”,说出我国四十年来工业中心分布的时间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落实德育目标。)
教师:依据“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总结现阶段我国工业分布有何特点?
读图分析:
步骤1
教师: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读图,找出有4个及以上工业中心的省级行政区域。
步骤2
教师:工业中心密集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注意方位用语)?
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及沿海、沿江地区。
步骤3
教师:在图中确认我国工业中心密集的四大工业基地(绿色区域)及位置(包括省区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附近河流分布)。
学生:读图,找到四大工业基地,说出它们的位置特点。
步骤4
教师:通过分析读图找出的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基地集中分布的区域,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差异是什么?
学生:归纳出我国工业分布的主要特征。
教师总结: 我国工业中心主要分布特征是:
1.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读图、探究,学生能够读出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可以联系第一章疆域中的知识重点:行政区划,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
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落实知识。)
教师:为什么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江、沿海地区呢?
布置课后探究作业:分组考察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搜集“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工业基地的发展资料,完成探究活动表。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的学习进行预习和知识储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探究活动表中的内容,从位置、交通、地形、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接触很少,工业概念又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尽量浅显易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学习概念的枯燥乏味。
篇4:工业教学设计
如何从互动性的教学内容,互动性的教学成果展示以及互动性教学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互动性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本文浅谈工业设计专业英语互动性教学,一起来了解:
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听讲”的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让原本对英语兴趣不高的理工科学生,更加提不起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区别于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互动性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符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参与,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者、参与者和实践者”(程玮,20xx),旨在重点培养学生英语习得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突出学生英语习得的主导地位,教师英语教学的引导作用,从而弱化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被动性”。
1互动性的教学内容
1.1互动性场景对话的设置
在正常授课的中设置互动性的场景对话可以及时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笔者在正常教学中,增加了模拟英语面试场景。笔者事先准备5-6个面试场景,给出相应的关键词和句型,让学生预热准备。笔者将班上同学分为3-4人/组,小组成员轮流充当面试官和应聘者(2-3人为面试官),其他小组同学担任裁判,给出相应的分数。在每次模拟面试完毕后,教师先点评,再给出分数;教师分数占总评的60%,而学生小组分数占40%。这样的模拟面试场景既能有效的考查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应变能力,又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入内,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真正的“主导者”,为他们日后进行面试预先做好准备。
1.2设计作品PPT展示
设计作品PPT展示仍以小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分工合作,从设计理念、造型设计、材料选择、人机互动性、成本等方面进行英语论述。展示结束后,别组的学生对该小组同学提2-3个问题,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并加深学生们对于整个设计流程的理解。
1.3“角色互换”课堂
“角色互换”课堂已经不是新的教学方法,但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还是益处良多。笔者挑选一篇关于国外参赛表格讲解的课文,让学生分组事先进行准备,学生们充当教师,而教师作为“学生”听讲。如此“角色互换”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深入了解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1.4“头脑风暴”讨论
教师就某一产品的设计为议题,让学生们运用英语讨论每个产品的优缺点,集思广益,效果加倍。笔者曾以中国传统餐具的改良设计为议题,引导学生在课题上对该类产品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构思,并以英语口语方式进行创意陈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还巩固了创意思维的开发能力,为今后开展国际性的设计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
2互动性教学成果展示
以往,很少学生会用心看教师批改的作业,最后修改的结果就不了了之,教学效果甚差。而互动性的教学成果展示则是转变这样被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教师先展示分数低的英语摘要翻译,让全班同学找错误,找出错误多的小组可以加分,纠错完毕后,为了给学生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教师让学生再重写一篇摘要翻译。这样的“改作业”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作业讲评也变得更有意义。接着再展示优秀的英文摘要翻译,让学生找到翻译的“闪光点”,这样能加深学生对高阶词汇和优秀句型的掌握,并恰当的运用。
3互动性教学反思
3.1对自己课堂互动性教学的反思
通过对自己的互动性课堂反思,将课堂互动的体会和感受记录下来。互动性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改进和完善教学。互动教学的反思要求教师不仅要记录成功之处,如达到的教学目的、引起的互动氛围的做法,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等,还要记录不足之处,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在原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对提高教学水平至关重要,教师需对其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索和研究,吸取经验教训。
3.2听课
教师可以到校内外的优秀教师课堂听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听课,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等,将讲课者开展互动性教学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进行对照,使自己少走弯路,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3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
教师在开展互动性教学中,应及时有效的收集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在互动教学的总结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思考和反馈意见,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提出有效意见,共同促进互动性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程玮.论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10).
篇5: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布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读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1.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2.从图中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转: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设计意图: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2.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二、工业及其重要性
1.教学引入:观察图组“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小组讨论:(1)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准备的照片,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贴近生活,学生思路易于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活动一:读图验证
1.角色扮演
师: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来华投资的外商,如果你准备在华投资开办外销加工厂,你认为把你的工厂放在哪才能最赚钱?讨论完毕,让各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明原因。
生:回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分小组讨论,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中标注自己的厂址,并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己主动查找、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读图验证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我们可以用这样一首顺口溜来记忆:
工业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东密中多西部少,四个基地沿海靠。辽中南、津京唐,长珠三角少不了。
设计意图:对于上一环节设置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急于做出一个评价。设计“读图验证”这一环节,推动了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以及辨图、析图、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通过顺口溜的形式,形象生动,方便记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究一:
教师展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教师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引入: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请大家举例说说你所知道和了解的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二:读图分析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回答:
1.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2.找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中城市。
2.在图中找出: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区、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
合作探究二:
1.阅读课本P107阅读材料《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理解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2.话说家乡美,谈谈家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乡土地理是学习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因素,灵活运用到自己家乡的高新区发展,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后拓展: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梳理归纳: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从内容上看,从学生生活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一下子拉近了地理与学生的距离,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地理学习的价值。从学习过程看,能利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创设地理情景让学生参与,体现了地理学习的探究性,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教学,培养了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乡土地理知识的涉入,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家乡发展的自豪感。
篇6:《工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了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归纳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
三、教学策略
从知识本身来看,本节需要识记的不多。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交通运输和农业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教学方法,尤其要突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征。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工业产品为例展开教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工业部门或进行网上学习。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组织实地考察或网上学习,搜集当地主要工业部门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的两个经济部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业;一个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解决完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生活品质,这时候需要我们发展哪个经济部门呢?
教师:在我们家里仔细观察,就会找到这个经济部门的很多产品。
学生:完成活动“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追根溯源,激发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特点的学习兴趣。)
教师:工业生产是指开采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对原材料(矿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工业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展示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对比我校建立初期与现在的办学环境的差异,反映出的我国工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取得辉煌成就。
(设计意图:用鲜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工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学生:扮演学校后勤主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校长提供改善办学环境的设计思路,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填写申报表。
产品名称
价格
产地
主要原材料
工业部门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信息,逐步了解各类工业产品的特点及各种工业生产部门,有助于学生对“什么是工业”这一难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我们设计的方案中涉及的产品多属于工业产品,工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对社会其他部门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总结,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讨论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工业生产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篇7:《工业》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4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解读: 交通技术的进步,爱迪生与电的利用,工厂制等相关工业革命成果的了解,体会工业革命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结合课标以及八年级相关内容,这一课内容放在第七单元第五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之后,旨在突出工业革命在对西方帝国主义对外殖民扩张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成果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2.教材结构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成果带来巨大影响
(积极、消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对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通过昨天对书本内容的预习,你觉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哪?
设计意图:
通过书本资料阅读,让学生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同时抛出问题,展开今天的新课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科学的世纪
活动:观看投影仪上的两张图片,思考问题: 比一比,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科技受到重视
设计意图:引出人类对科技越来越重视和关注。
1、原因:
活动:
阅读课文P78,思考:为什么说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归纳:
一、西欧各国认识到科技的重要,大力鼓励科学研究。
二、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重地。
(1)宽敞的实验室、精良的实验仪器。
(2)增设自然科学课程:出现了专门的理工大学。 (3)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学会。 三、重大突破:X k B 1 . c o m
19世纪中期,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2、补充:19世纪人类的三大发现: (1)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2)施莱登 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3)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提问:
阅读表格,你能获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信息?
归纳:
电的发明和应用 内燃机出现交通工具的创制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填写观察,探索第二次工业革命所涉及到的领域,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归纳,总结。
三、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提示:从不同领域回答,联系生活)
1、科技改变生活的:
2、科技影响生产的:
科技开启现代生活
3、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的:
小组回答,教师总结
四、展望工业革命
你期待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能解决当前社会的哪些问题? (畅所欲言)
五、科技是把双刃剑——流水线
通过视频《摩登时代》——流水线生产有什么利弊?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完成当堂练习(见学习单)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感悟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业布置:
作业本
篇8:《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是以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作为基础而爆发的,使新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其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的政治事件。在工业革命中壮大了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进一步要求扩大权利,他们不断推行革命或改革,巩固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同时,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外殖民扩张,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因此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要前提。
重点分析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重点。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要说明它的必然性必须讲清其背景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业革命后不足三百年的今天,人类世界从使用第一架机器发展到原子能、信息时代,这种巨变充分说明了它的巨大影响。工业革命不仅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变,而且导致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它使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它使人类历史上最先进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诞生。
重点突破方案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时,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入手,注意归纳前面讲过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内容。分析工业革命所需客观条件的同时,注意分析工业技术本身的规律。
让学生思考“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比较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难点分析
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 ;“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去学生只知道“自由”、散漫,或人类的“自由平等”等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对学生来说是新概念。工业革命给资产阶级积累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生产关系优越得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学生容易只看到工业革命物质方面的后果,不注意分析它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没有政治影响,因此,对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的结论难以理解。
难点突破方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关系的革命。讲述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再次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最后集中起来解决“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两个难点。为解决这一点,让学生回忆“重商主义”的产生条件、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经过思维活动自己得到答案。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如何解释“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丰厚的资本”是怎样积累的?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尼德兰,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西班牙、葡萄牙没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 ,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 为什么是法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比较,有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生阅读第69页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并讨论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由君主发动,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时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 因此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重商主义使资本家积聚了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让位与自由放任政策,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较深入的理解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初步领悟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篇9:《工业》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二:教材分析:
从工业联系到工业地域的出现,其间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学习时要注意其中的联系。工业集聚又许多明显优势,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才使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工业分散,它是工业联系的结果,这种分散的前提条件是科技的进步,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小,运输费用较低,②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同时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导致全球性跨国公司出现,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分布,形成世界性生产网络,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市场。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当地案例,注意分析问题方法的学习,培养问题探究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和分类。
4、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
5、了解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
过程与方法:以乡土地理案例“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口,探究工业联系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原因;结合“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陈埭鞋业”等案例教学,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类,并尝试对某一工业区域的形成条件、发展优势、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的钻研精神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对家乡工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情感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
1. 理解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和优点
2. 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优点。
难点: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地域联系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讲议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天津滨海新区新貌”展示(PPT)
2、设问:图中有哪些工业企业?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工业地域联系等问题。
情境展示: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概况(PPT)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开发区的一些著名企业吗?
这些企业为什么集聚在一起?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代表回答(略)
师生共同分析:这些工厂, 有的存在产品与原料上的联系,例如:海盛鞋材和三兴集团、华珠集团等。
又如:“与钢铁厂有关的原料和产品”(PPT)。此外许多企业还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例如:“纺织—印染—服装厂间的联系”(PPT)
教师小结:工业生产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生产上的联系。
教师提问: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之间并没有这种生产上的联系,如泉州神州电子有限公司、九牧王(福建)服饰发展有限公司、泉州安记食品有限公司、泉州美加美仿瓷餐具有限公司等。但它们共同布局在泉州经济开发区内,为什么呢?
学生代表回答(略)
师生共同分析:可以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PPT)
板书:
1、 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2、 空间上的工业联系
篇10:《工业》教学设计案例
《工业》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读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及产品;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正确认识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
本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地理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学生对高科技产品有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经常接触高科技产品,或者身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或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探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同学:看地图复习,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带。
(设计意图:地图上落实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强化重点知识的落实。)
教师:为什么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呢?我们组成工业考察团,首先考察我们所在京津唐工业基地,我们考察步骤如下。
1.在教材“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中找出京津唐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
2.上网搜集资料,找到京津唐工业基地突出的工业产品和工业部门。
3.利用地图,探究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填写探究活动表。
篇11:初中地理工业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标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设计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
(设计理念)
情景导入、基础自学、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回归生活,是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分析家乡陕西省为例,掌握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了解我国能源工业的分布情况。最终达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有所提升。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分析了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过去,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向西部地区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介绍了我国的第一、第二大能源,以及主要的工业分布。
(学情分析)
1、认知心理特征
八年级学生年龄尚幼,感知觉有了一定发展,想象力比较丰富,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自我意识明确,自主、独立,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大部分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表达。但是他们的注意力水平有限,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其心理发育略显不成熟。
2、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
八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地理课程学习,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有所提高,已经对中国的行政区划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能够初步分析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分布情况,并能进一步说出能源工业的分布省份。
3、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八年级学生虽已有一定的读图能力,但大部分学生浮于表面,只能就文读文、就图读图。因此,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例,进行识图、析图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练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4、课堂中可能随机生成的问题
由于各教学班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不同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可能会生成一些问题,如“我国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我国主要水电工业分布在哪些河流?哪些省份?……”对此,应有所准备,在课堂上解决生成性问题,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
3、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对比学习等方法了解中国工业发展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
2、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3、了解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掌握能源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读图观察法、小组活动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展示几幅图片
提问:你知道下列几幅图片描述的是哪种产业活动吗?(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幅图是煤炭工业,第二幅图是石油工业,第三幅图是水电工业,第四幅图是汽车工业,第五幅图是机车工业。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根据五幅工业活动图片引出工业的重要性。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
2、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学生活动:以山西发展煤炭工业的实例,讨论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明确:应当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的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的经济基础等来发展工业。
(二)中国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图”
提问:从1978年到,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项?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快,其中最快的是彩电;可以得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比如:彩电、冰箱等。
展示图片“1949年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工业分布变化示意图”
学生讨论:从旧中国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布局情况有什么变化?
明确:旧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新中国——加强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作用,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学生活动:根据所见所闻,说一说家乡工业的发展情况。(小组讨论)
(三)中国工业的分布
1、工业的分类:
重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为生产提供资料)
轻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等(为生活提供资料)
2、能源工业的分布
提问:你生活中用到过哪些能源?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能源?(学生回答)
明确: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展示图片:“20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统计表
指导学生分析中国的第一大能源和第二大能源分别是什么?(煤炭、石油)
明确: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70%以上。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的主要产煤区。
展示:“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出我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安徽的淮北、淮南,贵州的六盘水,陕西的神府煤田等。
展示:“山西煤田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出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等。
明确: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
学生活动:讨论将山西省的煤炭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这种方式与运输煤炭相比,有什么优点?(分组讨论)
明确:可以更加省时、省运费,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减少输入地环境污染等众多优点。
过渡: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发现并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
展示:“中国石油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出我国著名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长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海上油气田。
展示:“中国主要水电基地图”
指导学生找出龙羊峡、小浪底、二滩、三峡天生桥、丰满等水电站,并说出它们所在河流和省级行政单位。
阅读:展示“清洁能源”资料、图片,学生阅读。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了解了我国工业的发展,重点学习了我国能源工业的分布,尤其是第一大能源煤炭和第二大能源石油的分布情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第二节、工业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三、我国能源工业的分布
1、煤炭工业的分布
2、石油工业的分布
3、水电工业的分布
(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是我国工业的发展;
三是能源工业的分布。
在教学时要注意:
(1)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联系身边生活实际,举出适当的例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综合分析能力:在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某地经济发展条件,要能从各个方面加以综合全面考虑,分析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多个因素,并进一步确定其主导因素,然后进行深刻的分析。
篇12:人教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仔细想想,讲的都是哪些故事。(课件)那你们知道他们都属于什么故事吗?(神话故事)
2.师:是啊,中国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一些呢?(生答)
3.师:今天我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一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谁来读读课题?(生读)。咱们来齐读课题.(生齐读)
4. 师:看,大家都等不及了吧,还等什么了,快快打开课文第71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神话故事,读的时候请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
二、出示词语,赛读词语,认知生字。
师:刚才大家读的可真投入,我这儿有一些文中的词,谁来挑战一下。(课件,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检查自读效果。
1. 师:看,这些词语再困难,同样被我们的同学克服了,我们又把这些词语送回家,你们又能挑战好这一关吗?谁愿意把故事读给大家听?这么多人都想读,那我就请五位同学来分读这个故事吧,一人读一个自然段。(生读)
2、评价。看来有些同学的朗读水平还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厉;有些同学可就要加油啦!
四、教师范读。
我也来读读这个神话故事吧!请听老师读课文。(读得好,请送掌声鼓励,如有不如意之处,请指正。)
五、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用 ”__“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读后交流。
2、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3、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六、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
4、齐读课文第一段。
5、师:巨人盘古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他突然醒了,面对无边的黑暗会想些什么?他又做了什么?结果又怎么样了呢?
6、指导理解朗读第二自然段。
七、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天地分开了,可我们的盘古一刻也没有停歇,他还在干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读)
2.师:盘古正在用自己的身躯支撑天地,他究竟是怎样支撑的,谁来读?(多人读)
3.师:那让我们也来当当小盘古,将天地分开吧,谁来表演一下?盘古是怎样支撑天地的(生示范)
4.师:你为什么这么用劲啊?(生答)那就请你站在这里支撑一会儿天地,咱们其他的同学在你的保护下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生读)
八、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问演示学生)你累吗?(生答)
2.师:你才站了这么一会儿就觉得累,可我们的盘古却这样一直站着,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过去了,天地逐渐形成了,盘古却累得倒下了,你有什么想对盘古说说的吗?
3.师:是啊,盘古是一位极富有责任心而又了不起的巨人,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哪些变化呢,自己读一读.
4.师: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
5、师:文中的省略号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遐想,盘古的身体还为我们创造了哪些美丽的世界?开动脑筋,请大家接着说一说.(课件)
6、师: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他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九、拓展。
盘古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颂,所以,今天的轻松作业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课件:我会复述)老师先总结写作顺序,再作一下复述要求。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混沌一片
开天辟地 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顶天立地
献出所有
篇13:人教版《逍遥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逍遥游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庄子的哲学观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解读与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同学们,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学态度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育,在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个时期主要的思想潮流,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的庄子时道家学派的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庄子》的思想主张吧。
二.前移作业 :
1.文学常识:
《逍遥游》出自《庄子》,《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2.生字识记:
鲲鹏( ) 北冥( ) 抟扶摇( ) 山坳( ) 草芥( ) 夭 ( ) 蜩( ) 榆枋( ) 舂米( ) 蟪蛄( ) 椿树( ) 斥鹌( )
蓬蒿( ) 沮丧( ) 泠泠( ) 数数然( ) 恶于待( )
3.听朗读录音,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断句。
三.分析第一段:
1.鲲之大中大时什么用法?
明确: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2.怒而飞 中怒时什么用法?这个词通常的用法是什么?
明确:怒是奋发的意思,通常的用法是气愤之意。
3.南冥者,天池也是什么句式?由何标志?
明确:这是一个判断句,采用……者,……也表示。与之相同的是《齐谐》者,志怪者也。
4.志怪中的怪是什么用法?
明确:怪是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
5.去以六月息者也中以是什么用法?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以又是什么用法?
明确:前一个以是凭、乘的意思,表方式;后一个以是用的意思。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邪是什么用法?其又是什么用法?它的其他用法还有哪些?
明确:邪通耶,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其是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它的其他用法还有: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中且是什么用法?它还有哪些用法?
明确:且是再说的意思,它的其他用法有: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
8.而后乃今培风中的而后用法是否与现代汉语相同?乃是什么用法?
明确:而后与现代汉语相同,表承接;乃的意思是才,它的其它用法有: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无乃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9.时则不至中时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明确:时的意思是有时,它的其它用法是:①季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隔一段时间,有时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时候,时间(别君去兮何时还)④时运,时机(时不利兮骓不逝)⑤按时(学而时习之)⑥当时,那时(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⑦时常,经常(时与出游猎)
篇14: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重点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计达成目标
教学环节 时间 一、预习--导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一 2
二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草窗、萍洲,又号四水潜夫,南宋著名词人、笔记大家。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相继谢世后,“历下周密”却以他的清丽词作尽洗靡音,成为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
周密祖籍济南历城。靖康之难后,举家迁往江南,流寓湖州。1232年,他出生于父亲周晋任县令的富春县署斋中。周家是一个世代官宦的书香门香。周晋工词,常与名流酬唱答对。周密幼年耳濡目染,饱受陶冶。青年时就参加父辈师友们的唱和,虽年少而笔力不弱,渐渐“才情诣力,色夕绝人。”能诗,善工词,书学欧柳,善画梅竹兰石。
周密的词词句精巧,清新秀丽,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周密虽生于南方,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并常以“历下周密”,“齐人”,“华不注人”署名。入元以后,他弃官归隐,更增添了怀念故乡的悲伤,常以诗词来表现自己的离愁别恨。周密在隐居期间,曾以保存宋代史料为己任,著录了《齐东野语》、《武林归事》等笔记,还保存了一批宋朝文学、文物资料。他所选的《绝妙好词》辑132家的作品,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词人作品,靠这个选本流传下来。
2、注音:
雷霆(tíng) 书斋(zhāi) 艨(méng) 艟(chōng) 履历(lǚ) 倏(shū) 焚(fén) 舸(gě)泅渡(qiú) 僦(jiù) 仞(rèn) 罗绮(qǐ)穹(qióng) 溯(sù)
3、解词: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发、起) 既而渐近(不久)
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乘骑弄旗(舞动) 标枪舞刀(举、树立) 如履平地(踩)
倏尔黄烟四起(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微、一点)
一舸无迹(船) 随波而逝(去) 溯迎而上(逆流)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时现时隐) 虽席地不容闲(即使)
4、词类活用:
皆披发文身(动词,刺花纹 乘骑弄旗(名词,马)
三 三、学习探究
1学习第一段。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2. 学习第二段,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明确: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又称浙江大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夸张说法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古人称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符合实际,不是夸张,因为这一奇观举世无双。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地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沐日。“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文章首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方面,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 “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好奇心。《观潮》“奇”在何处?
文章以奇取胜,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作者写江潮涌动时,抓住了形、色、声、力四个特点;写水军演习则主要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和动作迅速;写弄潮儿踏潮走浪彩旗不湿,奇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至于写观潮场面,侧重写观潮人多得出奇。
(5)、《观潮》既描绘了一幅风景画,又描绘了一幅风俗画。找出与其对应的段落。
第1、2段描绘的是风景画;第3、4段描绘的是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增添了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
课堂作业设计 一、读第1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描绘钱塘潮之“形”的语句是:“ 。”
② 描绘钱塘潮之“色”的语句是:“ 。”
③ 描绘钱塘潮之“声”的语句是:“ 。”
④ 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 。”
二、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写参加演习船舰之多的语句是:“ 。”
②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语句是:“ 。”
③ 写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语句是:“ 。”
④ 写双方演习作战之激烈的语句是:“ 。”
⑤ 写演习声势之大的语句是:“ 。”
教学反思
篇15:人教版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5页。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悟学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思考:(感动、感觉)
《课前小研究》
1. 整理自己家里的书架,怎么使每层书架上的数一样多?
2.2人1个小组比赛跳绳,并记下每个人跳的次数,和另一个小组比,说说哪个小组赢?
二、问题讨论:课前小研究的交流与汇报(感知)
师:昨天,蒙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课前小研究,请各小组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这2小题?
(设计意图:“悟学式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汇报交流的重要性,让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全面依靠学生。因此,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课前小研究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等途径,丰富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交流汇报,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材分析:(感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橱)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
(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导入,自然引出平均数概念,并巧妙渗透了平均数的区间范围,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为后面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预设。)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按要求叠圆片,第一排叠2个,第二排叠7个;第三排叠3个。
师:看着面前的圆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我想使每排的圆片同样多?
师:是个好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圆片同样多。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法。
小组活动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
汇报交流。
生1:我们先从7个里拿出1个给3个,再从7个里拿出2个给2个,这样每排的圆片就同样多了。
生2:我们是以最少的一排2为标准。从7个里拿出5个,再从3个里拿出5个,然后把这6个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个,和原来2个合起来,每排都是4个,也同样多。
师:不管怎样移,我们都是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
请你想一想:在刚才移动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从不相等到相等
小结:像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这里又一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
2.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示出了平均数,请你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7,3,6,4的平均数是多少?)
生1:我是这样想的(7+3+6+4)+4=5,所以7,3,6,4,的平均数是5,我在加的时候还用了凑十法。
生2:我是从7拿出2给3;6拿出1给4,通过移多补少得出7,3,6,4的平均数是5。
出示幻灯:身高情况
先估计一下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148,147,149,……)算一算,比较一下估计准不准,谁先算好自己上来写到黑板上。
生1:我是这样想的,152拿出3个给146,151拿出2个给147,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149。
生2:我是这样想的,这列数从146到153,里面少148与150,148与150的中间数是149,所以这些平均数是149。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估计、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及时内化了各种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
(三)拓展练习
1.应用一。
小组活动:拿出准备好的调查表,先用计算器求出平均数,再互相交流看法与观点。(调查表有小组成员的体重,身高,家里近几个月的电话费、电费,上周的气温情况等)
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据,并求出平均数,使学生体令“平均数”反映的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的数据,在实际的数据,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人们可以运用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计算器的引入,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应用二。
请用计算器帮这位小选手算算最后得分。
生1:最后得分(84+70+88+94+82+86)÷6=84(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应该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84+88+82+86)÷4=85(分),这样才公平、合理。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你有没有在哪里见过?(奥运会、电视比赛等)为了使比赛更公平,通常在比赛中采用这种方法求平均数。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3.应用三。
师:星期天,小丽高高兴兴去学游泳。她碰到一个难题,原来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丽身高134厘米,她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会有危险吗?
□会 □不会 □可能会 □可能不会
(1)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2)指名说说(3个)
(3)学生评价。
师:平均水深只是一个代表数,他的实际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高,可能比126厘米深,也可能正好是126厘米,我们在对待实际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设计意图: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验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课外延伸
推荐作业:1、现在你对教师上课开始的问题“我们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能解决吗?这一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去解决。
(设计意图:呼应开头,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悟学理念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出“五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感动、感觉、感知、感悟、感恩”。从本节课的教学可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平均数” 的相关知识,因而我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课前小研究,让学生借助各种资源——同学的互助等,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主动建构关于平均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
悟学理念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是把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进行了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感悟的活动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这才是我们在当前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人教版平均数知识点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篇16:人教版鲸教学设计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研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领悟说明方法。
(3)读写结合,仿说仿写《鲸的自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肺部、判断、胎生、过滤、又粗又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学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弄明白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学 案 | 教案 | |||||||||||||||
学习提纲 1.说说印象中“鲸”的特点。 2.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书写难字:腭、哺、滤、肺、矮 (2)赛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小标题;按鲸的“特点→进化→种类→习性”把课文分成四段。 4.用连接段意的方法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5.写说明文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默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批注说明方法。 6.讨论:鲸是怎样进化的? 7.自读4—6自然段,填表
8交流“鲸”的课外资料,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 1.自学生字,指导书写难字。 2.读通读顺课文。 3.自读,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特点 进化 种类 习性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4.指导归纳主要内容. 二、精读第一段,理解鲸的特点,学习掌握说明方法。 1.鲸的特点:?大 2.说明方法 (1)第一、二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第三、四句:“…十六万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五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3.指导读出感情 三、指导迁移学习4.5.6.7自然段,自读自悟鲸的生活习性,学习掌握说明方法。 四、课外拓展,交流资料,仿说仿写《鲸的自述》。 | |||||||||||||||
练习提纲 1.听写字词。 2.阅读迁移练习《猫头鹰》 |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