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佛家十大经典语录赏析(集锦6篇)9-9-75

句子大全 www.xuehanzi.net 2024-04-19 18:58 248

简介:感谢网友“西门良平”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佛家十大经典语录赏析(共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佛家十大经典语录赏析

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篇2:佛家十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文章来源:unjs.com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篇3:佛家经典语录赏析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7、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3、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4、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6、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7、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8、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9、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20、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21、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2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3、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4、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5、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26、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7、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8、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净空法师

29、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30、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31、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2、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3、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34、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35、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36、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37、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38、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39、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0、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41、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42、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43、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44、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禅语》

45、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4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篇4:佛家经典语录赏析

1.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2.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3.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4.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5.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6.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7.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8.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9.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0.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11.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3.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4.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5.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6.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7.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8.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9.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0.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1.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2. 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3.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5.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6. 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7.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8.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29. 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30. 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31.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2.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33.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4.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5.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36.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禅语》

37.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38. 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39.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0.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1.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净空法师

42.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43. 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44.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5.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6. 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47.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48. 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49.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50.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51.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52.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53.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4. 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55. 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篇5:佛家十大经典语录人生感悟

佛家十大经典语录禅语

1: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6: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7: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0: 一切皆为虚幻。

关于佛家十大经典语录禅语的详细介绍:

经典佛学禅语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简单的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舍生取义”。它表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一种经世济民的精神,也是一种勇猛精进,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出处:佛教《地藏本愿经》说地藏接受了释迦涅前的重托,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宏誓大愿。因而他现身在人、天、地狱六道之中,广设方便,救度苦难众生永离痛苦。所以地藏菩萨获得了“大愿地藏”的称号,密宗称他为“悲愿金刚”。

经典佛学禅语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佛教教理当中,“色”的定义是变坏、变碍、质碍。在《俱舍论》卷一说:“由变坏故……变碍故,名为色。”同书卷八说:“或示现义。”《大乘义章》卷二说:“质碍名色。”比较通用的解释是“质碍”义,也就是指有形状的物质、能够成为障碍的物体。用现代白话丈来讲,色,就是指一切物质现象。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经典佛学禅语3: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一花一世界,亦被称为一花悟世界,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除了如来佛祖,谁能有这样的境界呢?

最早出自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佛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即是花,花即是佛。只准借花献佛,不准借佛献花?所以说越玄越好,咋个都不得拐。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经典佛学禅语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资料

经典佛学禅语5: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佛学禅语6: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道家讲三缄其口,儒家讲沉默是金

《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一则剖析诸法之生与不生,云(大正12·490b)U‘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智《四念处》卷一、《维摩经玄疏》卷五等则以其中之生生不可说配释藏教,生不生亦不可说配释通教,不生生不可说配释别教,不生不生亦不可说配释圆教谛理,并谓前二者为界内事理,后二者为界外事理。

此外,《瑜伽师地论》卷十六谓不可说总有四种之别,即U

(1)无故不可说U谓补特伽罗于彼诸蕴,不可宣说若异不异。

(2)甚深故不可说U谓离言法性,不可思议如来法身,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不可宣说。

(3)能引无义故不可说U谓若诸法非能引发法义梵行,诸佛世尊虽说不说。

(4)法相法尔之所安立故不可说U所谓真如于诸行等,不可宣说异不异性。

经典佛学禅语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佛学禅语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经典佛学禅语10: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篇6:十大佛家禅语仅经典语录

禅语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如花草。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一切众生,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禅语二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禅语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劝人向善的基础,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禅语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诚哉斯言。

禅语五: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禅语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来自前世甜蜜或痛苦的千般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前世因今世果,今朝情缘来之不易,理应谨慎珍惜。

禅语七::不可说

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禅语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而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正如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禅语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切莫刻意的寻求,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到此境界,才是开悟。

禅语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今天我们说这句话,就是“舍己为人”,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是一种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结束语:佛家经典禅语,是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却含意深远,是经历千年时间考验的精神财富,值得今人深思。

大家在看

查看全部「句子大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