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早晨读后感1000
1.求观后感的作文,700字
《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个讲座,我的感悟很大,也了解了许多知识。
首先是邹老师为我们讲谈,邹老师说:“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不爱你们的老师?”现场的同学回答说“爱”。老师又说:“那些嘻嘻哈哈的同学表面说是爱,而心里却在说才怪。
人民教师是伟大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四川省山区有一个小村庄,这里的环境很恶劣没有几位老师愿意来教这些孩子。李静老师来到山区学校时,她惊呆了,孩子们的课桌是由几块木板搭建而成的,讲台和黑板也很脏,很乱。
她当时就想起了上海,想起了上海繁华的街市,想起了自己的老同学,想起了自己的家。她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回去,但她得留下来。
她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一千个不愿意。 在一次清晨,她悄悄地走了,没有人知道。
当她到达山顶上时,她看见她的学生们在后面紧跟不舍,还在大声喊:“老师,您别走,请您留下来吧!我们需要你!”说完,他们齐刷刷地跪在了老师面前,李静老师感动了,她留了下来,她要站在孩子们的中间。 这一过就是几十年啊!转眼,李静老师38岁了。
忽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入了她和孩子们的耳中——李静老师得了癌症。马上,老师被送往医院,当他在病床上左思右想时,她又想到了她的学生。
她想: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如给孩子们上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堂课,她爬起来,在校长老师亲人和家属的陪伴下,她再次来到讲台上,同学们刷的站起来,说老师,您好。顿时老师的嘴角露出了迷人的微笑。
就这样,老师圆了她自己的愿望……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受感动,想想平时老师对我多关心呀。就像母亲一样呵护、关心我们。
我们应该对老师们说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你!”你们就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2.《上海游记》作文1000字,急
还可以吧
上海游记快乐的出发2月5日早晨,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校门口等待,你问我等什么,当然是等出发向上海的车了!
这次去上海的活动是学校的“白小笔行”组织的,目的当然是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了。左等右等,车终于来了,我们不紧不慢地排着队上车,向那繁华的上海出发。梦幻的“七色彩虹”车子开过舟山跨海大桥,来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一上大桥,就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大桥的两侧有着红色的栏杆。导游小夏阿姨趁着这机会开始为我们解说:“杭州湾大桥全长35千米,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大桥之一。”小夏阿姨故意要吊起我们的胃口,停下了话语,果然,她的这招成功了。“为什么啊,小夏阿姨?”她这才把答案揭晓:“这杭州湾大桥啊,还有另一个名称——‘七色彩虹’。每隔5千米,桥侧面的护栏就会换一种颜色,而且还是按照彩虹的颜色排列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不久之后,果然换成了橙色!
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它高467.9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在东方明珠塔的大厅,我们乘上了高速豪华电梯,仅40秒就把我们送到了263米的观光层。那是一个360度的观光层,把塔周围的景物尽收眼底。走过观光层,来到了259米处的玻璃走廊。我脚下踩着透明的玻璃,仿佛在高空中行走,一不留神就会掉下去。My god!
这是200多米啊!
要是掉下去,不摔死才怪哩!
一想到这些,我不由得走出了这玻璃走廊。之后,我们又来到大厅,进入了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那里头的一座座蜡像,仿佛真人一般,每一个细节都细细雕琢过。“千变万化”的上海科技馆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上海科技馆。第一个进去的展区就是在一层的“动物世界”。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动物,有的还时不时地“叫”两声,十分逼真。刚走出“动物世界”,又来到了“蜘蛛展”,门口就有一只大蜘蛛,里面更是有吊在半空中的,还会上下的移动。走出蜘蛛展,我们又回到了一层,进入了“热带雨林”,一进去就能听到“哗啦啦”的水声,里头更是有“蛇”、“螳螂”等动物。之后,我们又来到了二层,队伍行走的速度真让我应接不暇。刚走出“机器人时代”就进入了“信息时代”,走出“信息时代”又立刻进入了“地球家园”,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我们又去了三层,一一观赏了“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3个展区,又是那种千变万化的感觉,让我不及细细观赏这一个个奇妙的“世界”。仓促的离开中午,草草吃完中饭,就上车准备离开了,不然回到家就要“三更半夜”了。我们离开之前,还每人买了一个“海宝”带回家,当作这次旅行的纪念品。就这样,我们离开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名师点评:这篇作文,记叙的是小作者参加学校“白小笔行”组织的上海之游。小作者按照游玩的顺序,先描述了路上的见闻——看到美丽的“七色彩虹”杭州湾跨海大桥,接着重点描述了游览“东方明珠塔”和“上海科技馆”的经历。小作者的描述细腻生动,语言通顺流畅,条理清晰,让读者感受到这次旅游的好玩有趣。小作者的作文,让读者看到了小作者具有很强的写作功底。(学乐中国特聘教师:罗丹娜老师)2010-3-2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