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中的人物性格描写的句子
1.《草船借箭》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勇有谋,胸有成竹,从容镇定,以大局为重。
2、周瑜:阴险狡猾,妒贤嫉能,心胸狭窄。
3、曹操:谨慎多疑。
4、《草船借箭》中没有黄盖,除以上三人外只有鲁肃,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草船借箭》选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成语草船借箭: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典故:
诸葛亮聪明能干,周瑜十分嫉妒,想除之。一天,周瑜借议事之名请诸葛亮,动之以理要求诸葛亮10天内造箭10万支,违期斩之。不料诸葛亮当即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内交箭。周瑜恐计失策,令工匠延迟交造箭材料,以便处斩诸葛亮。
鲁肃受令去诸葛亮那探听虚实,诸葛亮一见就便请他相助,要鲁肃为他备20只船,每船配军士30名,船上青布为幔,束草人千个,并承诺三日后必有10万支箭,要求他不能将此事告诉周瑜,鲁肃由于好奇于是答应。
三天后,鲁肃把船借与诸葛亮,并随船去取箭。诸葛亮下令把船连在一起,向北岸出发,江上起大雾。船靠近曹操水寨,便下令船上的军士打鼓。
这时曹寨将士以为敌人来袭,可不熟水性的曹军不敢下水作战,只能慌乱无目的地放箭,顿时箭如雨下,诸葛亮让船两面受箭,箭满,诸葛亮令船上军士高声喊:“谢曹丞相的箭,谢曹丞相的箭……”
曹军这才恍然大悟,可诸葛亮顺风顺水一下开出20多里,再追也来不及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2.《草船借箭》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勇有谋,人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以大局为重。
周瑜:阴险狡猾,嫉贤妒能、气量狭小,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曹操:谨慎多疑。狠毒,奸诈。
黄盖: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懂得自然规律,又会猜测人性,一个计谋,轻松获得十余万支箭!
《草船借箭》现在是一个成语,比喻通过运用谋略,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语来源大家也耳熟能详,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桥段之一。
扩展资料:
故事内容:
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让诸葛亮用十天的时间造十万之箭,结果诸葛亮信心满满地说只需要三天。
结果诸葛亮第三天时,在大雾的掩护下,又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与鲁肃带了二十艘草船向曹军借下了这十万支箭。故事的最后,诸葛亮还与鲁肃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谨岂能害我。”
分析: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孙权,《三国志》上说,建安18年,曹操攻打濡须口,孙权相拒了一个多月,曹操见孙权的军容整肃,就退兵了。在该处的注释上说道,孙权有一次乘大船视察曹营,曹操就命令弓箭手放箭,一时间弓弩齐发。
使得孙权所乘的大船都重心不稳了,孙权就命令将士掉头,让船另一面也受箭,大船才又平衡,安全地返回去了。这个故事里已经有了草船借箭的影子,不过孙权在这里可不是为了借箭,而是为了“箭匀船平”。
罗贯中是明朝人,他看的历史当然不会只局限在三国,于是以下这则故事他应该也是看到过的。那就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派唐朝降将令狐潮带领着四万叛军去攻打雍丘城,雍丘守将张巡指挥着几千将士英勇作战,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
可是时间一长,城里的弓箭快要用完了,将士们很焦急。后来张巡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命令士兵们扎了成千的草人,还给草人穿上黑衣服,在一天深夜,张巡让士兵们用绳子系上草人,顺着城墙往外吊了下去。
令狐潮的兵士发现雍丘城头有许多人爬了下来,赶快报告给了主将。令狐潮断定张巡进行偷袭,就命令兵士一齐向草人射箭。等放到天色发白,才看清了城墙上挂的全是草人。张巡让士兵们把如同刺猬的草人拉上城来把箭拔下来一数竟有几十万支之多,解决了城内弓箭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
3.草船借箭提现人物特点语句
草船借箭体现人物特点语句第二自然段,除了一两句简短的叙述性句子外,其余的文字全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两人一接触,周瑜就对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既是疑惑而问,又是因忌才而试探。诸葛亮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用弓箭最好。”
语言坚定果断。第二句对话,周瑜接过诸葛亮的话头,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既然你说“用弓箭最好”,那我正好顺水推舟,让你“造十万枝”,而且还说“这是公事”“不要推却”,看你如何是好,足见其极为狡猾,又自尊自傲。然而,诸葛亮不仅不推却,反而一口应承:“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并问“十万枝箭什么时候用”坚决的回答,沉重的反问,有礼有节,完全出乎周瑜意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才智高强、百难不倒的气势。第三句话,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的回答是对周瑜的坚决否定:“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这个回答,切中要害地说明他精通军事。接着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只要三天。”
一个“只”字,语气非常肯定,充满了信心,更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周瑜是望尘莫及的。诸葛亮才气纵横,周瑜对他更是妒忌。
第四句对话,周瑜又以“都督”的架子和权势威胁诸葛亮:“军营里可不能开玩笑。”语气骄横,咄咄逼人。
诸葛亮却毫不畏惧,回答:“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这一回答,正合周瑜之意,他以为诸葛亮进了他的圈套。
随着对话的继续,人物形象也刻划得越来越深刻。如第三自然段,周瑜对鲁肃说:“我得吩咐军匠们,造箭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就定他的罪……”周瑜妒才忌能,想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到这里已暴露无遗,读者也为诸葛亮的安危有几分担心。第四自然段,写诸葛亮跟鲁肃的对话,说要向鲁肃借“二十只船”,“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并告诉鲁肃“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4.《草船借箭》请找出文中诸葛亮人物特征的句子,并写清楚体现什么
第四自然段诸葛亮去找鲁肃,然后并且告诉罗叔,不能让嘟嘟知道诸葛亮的计划罗素果然没有告诉周瑜诸葛亮的计划,这说明诸葛亮看出来鲁肃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说明他比较知人善任。
第六自然段,嗯,这里边有第1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2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4更的时候,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边,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胸有成竹的人。
然后再往下看第七自然段,这里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去。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说明了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人,他知道曹操比较谨慎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