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宁武的句子
1.宁武有什么旅游景点详细点,最好把具体地位,景色特点说一下,谢了
县情概况 宁武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宁武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万人。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
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 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
7平方公里。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
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政府驻凤凰镇。
邮编:036700。行政区划代码:140925。
区号:0350。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按1959年山西省气象局气候区划,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
特别是: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山区雨多,其它地区雨量偏少,温度差别大,雨量高度集中于7月和8月。气温、降水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光照时间在各地,以及一地的向阳坡和背阴坡有很大差异。
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27℃,7月平均20。
1℃,1月平均-9。9℃,年较差为30。
0℃。无霜期120至130天。
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835时,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4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6℃。
平均降水量470-770mm,山区降水较多,在600mm以上。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
在历年记录中,降水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最多年降水量710。
5mm(1959年),最少为226。 1mm(196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mm。
县内名胜古迹颇多,较著名的有宁武关、天池、玄池、明代古楼等。宁武关与偏头关、雁门关、平型关遥相呼应,古有楼烦重镇之称,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宁武是座关城,历史悠久,古迹名胜甚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黄土高原上绿色明珠之称,境内山、水、关、林、洞、谷、石、瀑、寺、甸、草、湖、泉、谷、庙等自然、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折射出灿烂的汾河文明,旅游资源品种之多、密集度之高都是全国少有的。 早在隋、唐时,宁武就是驰名远近的风景名胜地。
著名的宁武八景有:汾源灵沼、天池锦鳞、芦芽滴翠、支锅奇石、旁桥烟虹、梁峪流虾、禅房夕照、恢河伏流。此外还有宁武关古楼、凤凰古城、冰窖、宁化万佛洞、涔山仙人洞、青龙山天花洞,晓祖宝塔、昌宁公祠、万佛寺等名胜古迹。
境内山川秀美,峰峦叠嶂,关城巍峨,寺庙林立,既有险峻奇特、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又有历史悠久、珍宝荟萃的人文景观。拥有芦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涔国家森林公园、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
古代就有风景优美的八景,现在挖掘出大小景点160多处,其中有世界级景点万年冰洞,国家级景点悬崖栈道和悬棺,省级景点高山天池群、高山草甸马仑草原、芦芽山等,还有三晋母亲河的发源地汾河源头,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栖息着世界珍禽褐马鸡,其主峰芦芽山海拔2754米,因状如出水芦芽而得名,以险、奇、绝闻名于世。
山上怪石嶙峋,壮丽惊险,山间流水虹布,鸟语花香,山下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无常,整个山势粗犷隽秀,原始古朴,是当代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式旅游的极好去处。 与芦芽山遥相对峙的荷叶坪山和马仑草原,几万亩高山草甸水草丰盛,是历代帝王的饲牧、驯马基地。
天池湖泊群镶嵌在海拔1954米的高山之巅。世界奇观万年冰洞,巨石陡峭,冰柱林立,积冰终年不化,形成于第四世纪,为目前已发现的冰洞之最。
中国最早的《辞海》版本记载了两处天池,宁武天池为其中之一,是镶嵌在海拔1954米高山之巅的湖泊群系中最大的湖泊,面积达0。 8平方公里。
天池水“阴霖不溢,阳旱不涸,澄清如镜”。从古至今是避暑、观光、狩猎的胜境。
汉武帝刘彻、北魏孝文帝跖跋元宏,北齐文宣帝高洋高渲及北齐后主高纬,后汉刘渊、刘曜,隋杨坚父子、唐李渊父子均在此留下足迹。尤其是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敕令环天池筑起避暑行宫汾阳宫,七年修建楼台亭榭,宫宇殿阁,迤丽百里达今宁化乡。
宁武万年冰洞是中国一万多个洞中仅有的八九个冰洞之一,且储冰量最大。炎炎盛夏依然是滴水成冰,不愧为中华一绝,世界奇观。
象顶一品石形象逼真,惊险绝伦,相传为古代治水英雄台骀治水时的指挥台。情人谷温馨、浪漫,畅游于此倍感情真、景亲。
翔风山古寺庙时隐时现,以悬棺、悬空寺、悬空村、悬崖栈道为主的“四悬”景观令人惊叹不已,回味无穷。 宁武古关、宁化城、赵长城等人文景观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宁武还是三晋母亲河、黄河中游最大的支流汾河的发源地,汾河水纵贯山西760km。清真山上有悬空栈道42公里,用于连接建立在县空近百米的石崖半腰间的众多的古代佛教名刹。
宁武还有闻名于世的赵国长城、紫塞长城的支锅奇石、龙口飞翠的汾源灵沼,还有县城巍然挺拔的鼓楼。 宁武山清水秀资源多,是一块流金溢彩、神奇美丽的宝地,是一方潜力巨大、亟待开发的热土一年四季皆为旅游的佳期。
不远的将来,神奇美丽的宁武定会成为一处集游乐、观光、避暑、休闲。
2.介绍宁武龙泉寺作文300字
宁武县龙泉寺
矗立于县东北方的禅房山是境内的名山,山体高大敦实,伟岸挺拔,与西南方的芦芽山相互对峙,成为宁武天然屏障。
禅房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叫染峪,村东一公里处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寺叫龙泉寺。因寺座落在山脚下,岩石缝隙间常有清泉涌出,每到清明时节并伴有大量的鲜虾出现,这一奇景被当地人称为“染峪流虾”,是著名的宁武古八景之一。龙泉市也因此闻名于世。
龙泉寺座落在一峡谷的向阳坡上,距谷底约二十余米。远眺龙泉寺,红墙碧,屋宇林立,煞是壮观。从谷底沿着45级台阶攀援而上,迎面是山门。山门坐北朝南,门楣上文“龙泉寺”三个鎏金大字格外醒目。内壁两侧分别有哼哈二将彩绘壁画。进入寺院,沿中轴线分为东西两部分。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布局,长约160余米,宽约30余米.西面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前院正西方是天王殿,殿内塑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像,色彩鲜明,工艺精美;北面半山腰凿有一人工洞穴曰地藏殿(俗称梁峪洞),进深4米,面阔三间十余米,高一人许,中间为地藏王菩萨殿,两边分别为八仙殿和僧人住所。地藏殿往西是观音殿,建在高约3米的天台之上,为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内塑观音、普贤、文殊和十八罗汉像。穿过天王殿就进入后院,正面是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气势十分壮观,屋顶正中用琉璃瓦拼成一个大大的“佛”字。殿内塑释迦牟尼三世佛,高约丈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后院南北两侧高台之上分别建有鼓、钟楼各一座,造型新颖,小巧玲珑。钟楼下面有碑廊,内竖明清以来石碑六通,不少已字迹斑驳,难以辨认。院正中有一古松,苍翠挺拔,高约30米,据传已有300年的历史。寺庙东面建筑相对疏散,渐次分布有大小庙宇二十余间,分别有龙王殿、甘露殿、念佛堂、斋堂、禅房、山神庙等,其中流虾就出自甘露殿的后墙角。据说清明时节,当地百姓 以笊篱捞之,回家食用。东院中端斜对山门之处有百年老柳树三棵,高大挺拔,长势茂盛。
龙泉寺建于明成化年间,据寺内留存的《重修染峪洞庙碑记》记载:“楼烦僻处壤边,地极苦寒,而染峪山谷之石洞,水出其中,真天设之灵区也……至创建佛寺,未详其始于何时,访之故老,创自成化,未记其详。”几百年来,龙泉寺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上世纪80末年代。1980年8月,为了解决村办学校建筑材料短缺问题,染峪村就将寺院全部拆毁了,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
1999年,县西门街人比丘尼释照如大师率县城佛家弟子风雨 无阻四处化缘募资,决定重修龙泉寺。工程从2001年开工,直至2008年春结束,期间,时断时续,历时长达7年之久。复修后的龙泉寺其规模和气势大大超过往昔,逐渐成为县境之内著名的佛教圣地。
忻州著名人士杨俊峰游览此地后,曾赋诗《染峪流虾》一首赞曰:“朔塬何时惹怪胎,海边婴儿山涧来。人道宁武蕴灵气,雄关乃是功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