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书香世家的句子
1.摘抄描写读书人的褒贬意成语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
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
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
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
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 九儒十丐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
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
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书香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宿学旧儒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
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寻章摘句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
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
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2.关于古人读书的学堂描述的句子
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的四个主人公。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3.关于读书的优美句子有吗
1.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3.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4.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5.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