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的解释(七擒七纵的拼音)
七擒七纵组句
"诸葛亮七擒七纵,最终让孟获心服口服,归顺了蜀汉。"
"他对小李的批评七擒七纵,希望他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过自新。"
"她对那个任性孩子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让她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拼音 | qī qín qī zòng | |
书写 | 七擒七纵 | |
基本解释 | 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
扩展释义
什么是七擒七纵?
七擒七纵是一种古代的战斗策略,在战争中用于擒杀敌方将领。具体来说,就是在战斗前,将敌方将领的七名护卫俘虏,并释放回去,让他们传达一条假消息,以引诱敌方将领前来追击;第二、在追击的过程中,再次诱其分兵追击,最后一举将其擒杀。
七擒七纵的起源
七擒七纵被认为是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所创立的战斗策略。据史书记载,诸葛亮曾经在一次战争中利用七擒七纵成功擒杀了敌方将领。
七擒七纵的应用
由于七擒七纵的奥妙,这种战斗策略在古代曾经广泛应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朝的李靖、宋朝的文天祥等历史名人。他们用七擒七纵赢得了许多战争,成为将军们学习的典范。
七擒七纵的现实意义
七擒七纵虽然是古代的战争策略,但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有时候需要先出其不意,再制造一些假象,最终达到我们的目的。但是也要注意,这种策略只适合于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使用,而不可以滥用,否则会带来反效果。
总而言之,七擒七纵虽然是古代的战争策略,但它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战争的形式和历史文化的深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灵活运用策略以达到我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