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隐蔽形迹,不露真相。同“潜形匿迹”。
“潜形匿影”出自唐代元稹的《诲侄等书》,意思是不使人知道形迹,使人无从看出踪迹。引申为潜伏形迹于人不为人知,使其隐形遁影不见踪迹,即可使某种活动于秘密情况下进行,表面却无行迹可寻。其前作此成语的是“隐形匿影”,该成语最早出自唐代罗隐的《谗书·薛逢》
潜形匿影的主人公名叫苏琼,是唐末一位知州。苏琼担任剡县县令时,正逢兵荒马乱,县衙门下士兵虽然有几十人,但是城内贼人众多,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件。因此苏琼决心要将这些人隐藏起来,让敌人找不到他们。他叫来衙役,将他们带到空房内说:“明天会有新衣服和干粮送来,到时候,你们在屋里等着就行了。”于是县里所有的居民都怀疑贼人隐藏在附近,但又无法确定,人心惶惶,就像人们都藏了影子一样,相互猜疑,议论纷纷。实际上这些人就在衙门里等着出击的机会。到了晚上县衙门口传来了敲击声,苏琼知道机会来了,他带领士兵冲出大门,一举将贼人抓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在复杂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必须善于隐藏自己,不露行迹,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完成任务。同时,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智慧和谋略的崇拜和敬仰。
大;略以为千里而袭人必潜形匿影,乘其不备,而后可以得志。
◎明·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
1、大;略以为千里而袭人必潜形匿影,乘其不备,而后可以得志。 ◎明·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
近义词: 潜形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