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释义: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胶柱鼓瑟是一个成语,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讲述蔺相如为了赵国不受损失,更为了避免秦国的陷害,要求自己以低贱的姿态入秦宫与秦王争锋。期间蔺相如与秦王多次演谈,其间有一次他请求把柱子垫高些以便秦王鼓瑟,结果发现秦王不懂音律时再对蔺相如低声下气,并告知秦王不能失去天下诸侯的拥戴。赵王对蔺相如为赵国立了大功并对其加以重赏。故事中有“胶柱鼓瑟可也”之语,其含义便是比喻固定的看法和做法,不能灵活变通。后世根据此文例将“胶柱鼓瑟”用以比喻奏乐时胶着于固定的调子,不再随着瑟的滚动调弦或更改乐曲的节奏。
至于胶柱鼓瑟的故事主人公,除了上述的蔺相如之外,还有三国时期魏国的钟会。有一次钟会拜访嵇康,但是嵇康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出来迎接他,钟会走后把嵇康的琴封起来送给别人。有人问其原因,他说:“阮公即使在家也不改音调。”钟会以此方式表达自己对嵇康的敬仰之情。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胶柱鼓瑟”这个成语在古代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总的来说,“胶柱鼓瑟”这个成语告诫人们需要灵活变通,不能固执己见。这个成语的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
◎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
1、时代前进了,措施也得跟上去,胶柱鼓瑟是不行的。
2、哪有人如此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近义词: 一成不变 按图索骥 食古不化 刻舟求剑 胶柱调瑟
反义词: 随机应变,标新立异,通权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