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违乡负俗”来源于东汉时期的范冉的故事。范冉祖居沛国,年少时就是所谓的狂士,性情恬淡不慕名利。由于不肯阿谀权贵,纵使学识丰富也不被提携,经常贫困潦倒。在很穷的时候,他甚至投奔名士张伯路,在田间劳作,把犁头上的木把卖掉,换取三餐的粮食度日。
有一天,他见伯路家奴的车轮坏了,就对车轮说:“你如果让我骑上这车去游历,我可以替你使车轮转得更快。” 这句话被伯路听到后,认为范冉有做官的才能,就让他做了东海的功曹。后来范冉做了官,却因为耿直的性格而屡次被罢官。
他回到家乡后,看到乡里的人纷纷改变本性去迎合世俗,唯独自己依然我行我素。于是他就穿着粗布衣服,拄着藜杖到成阳亭去休息。过路的人见他这副模样,就嘲笑他说:“狂生怎敢在此处休息?”范冉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回答他们。
后来人们就用“违乡负俗”来形容一个人违背常情、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