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犁牛之子,汉语成语,拼音是lí niú zhī zǐ,意思是比喻父虽不善,但其子却很优秀。出自《韩非子·难言》。
《韩非子·难言》记载:有一天,晋平公问臣子师旷说:“你们大夫的家,生下的儿子,都是俊俏可爱的,而耕牛也有杂色的小牛生出,这是为什么呢?”师旷说:“天生的资质是不一样的。有上等的资质,做君王的也有好资质嘛。” 接着讲到:“臣下我虽然是盲人,但我还是有些天赋的。有一次我曾把烛剪随手丢在田地里,结果有一个农民误以为那是一头死掉的耕牛而用火焚烧它。这就是耕牛之子。不过它的子孙,跟那些天上飞禽走兽的子孙相比,有天赋的不同。”
所以,晋平公疑惑不解地说:“人的资质都是一样的吗?”
师旷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大物的叫声能威吓百兽,是因为它的形体有大的震慑力量。龙的光芒可以照亮天下的各种颜色,是因为它得能乘云驾雾。人不是有三六九等区别的吗?就像有俊秀的人才一样。”
这个故事中,耕牛之子本来被认为是死牛的,结果农民用火焚烧它之后发现它长大了许多。这个故事比喻犁牛之子虽然不能显贵,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优点。
所以,“犁牛之子”的故事说明了天赋和资质的多样性,以及努力和机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即使一个人的出身并不显贵,只要他肯努力,就可能取得成功。
1、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