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
墙面而立是来源于《论语·为政》的一个故事。子张曰:“《子张》之言何也?”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张说:“子夏的办法稍好一点,我只是办事时愚一点。” 孔子说:“过分和不及都不好。我曾听到过这样的话:‘君子待人处世,态度无偏无党,无亲无故,只是走那‘义’字”。正因为‘无莫’的原则没有落实,过于左的东西固然不好,过于右、过于姑息迁就、纵容同样不好。如果大家都能‘墙面而立’,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正了。”
这个故事中孔子强调了“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的道德原则,即对待人和事应该公正、公平,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这也是墙面而立所表达的寓意之一。墙面而立指的是面对墙壁站立,比喻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按照某一种方式行事。在这个故事中,孔子希望人们能够公正公平地对待人和事,不要过于偏激或过于保守,应该遵循“义”的原则。
因此,墙面而立成语的故事强调了公正、公平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过于极端或保守,应该以公正、公平和道德为基础来做出决策。
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
◎南朝·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1、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 ◎南朝·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近义词: 面墙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