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亡国之社的意思是比喻将要灭亡的国家**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羊传.僖公四年》,社者,国之本也。今国灭,则社稷不定。
春秋初期,郑国有个大夫叫做祭仲,他忠于职守,深得国君信任。可是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却听信谗言,说祭仲将不久要灭掉郑国,于是派人暗中监视他。祭仲有个女儿在宋国,他担心自己一家遭殃,便暗中派人去探听女儿的境况。祭仲得到消息,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就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先派人将郑庄公的母亲宜妃废掉,接着发兵把郑庄公赶出国都,强行扶立公子突为国君(周桓王二年,前718年)。随后又派兵讨伐不从的属国,一下子把郑国的国土全部丢失了。
郑庄公叹气说:“可以亡国的君主不是郊外祭祀用的土地神坛吗?这是上天把国家赐给我啊。”所以就把这种土地神坛称作“亡国之社”,以表示它是个要亡国的社坛。
《春秋》和《公羊传》记述此事都说到过这件事。以后就产生了“亡国之社”这个成语。
现代社会讲究法制和民主,无须迷信鬼神,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振兴国家。现在有些人随意拆卸旧时宗祠或祖先的塑像等做法很不好。现代人们祭祀祖先也是要崇尚民主和法制的,不可以做违背先辈意愿、脱离国家法制和文明的事情。
使用这个成语,往往用在斥责无道义、失天理的人时,揭露他们只顾个人私利、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揭露那些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不念亲情的人的行为;或是用来告诫人们只有勤于治家才能兴旺发达的意思。
使用这个成语的语境是讽刺性的、带有批评和告诫的意味,要与上下文的情况相符。在讲述别人的事时不能带有恶意的批评和揭露他人的短处等不良行为,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亡国之社”的故事及使用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