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1、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2、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都是借古讽今,托物寓意。
3、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说得鞭辟入里。
4、从使用的笔法来看,它借古讽今、干预现实。
5、古代有些咏史诗,喜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多半在借古讽今。
6、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7、漫画中将慈禧太后的形象与江青的形象“合二为一”,“化神奇为腐朽”,虽然展出的效果颇佳,但是其“借古讽今”思路及做法,仍然还是老套子。
8、片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借古讽今显然使监察人员感到十分不安。
9、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10、宋元的借古讽今南宋时期,金兵入侵,民族矛盾十分激烈,民众抗金热情高涨,而南宋朝廷却懦弱无能,苟且偏安。
11、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近义词: 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以古喻今 指鸡骂狗 援古证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