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观察时机,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行动。
相时而动,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氏欲之,焉辟害?"意思是:如果事情发展符合我的利益,那么我就要顺应时势,采取行动。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设计陷害申生和重耳。申生被迫自杀,重耳只好逃离晋国。在流亡的过程中,重耳多次遇到危险,但都得到了秦穆公的帮助。有一次,重耳在半路上因为缺粮而十分苦恼,这时随从发现路边的草人比他还瘦,他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就向秦穆公要祭品时说了这句话:"相时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顺应时机,不要盲目行动。后来,"相时而动"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表示根据时机采取行动的成语。
1、看到嫌疑人后,你们相时而动,将其抓捕归案。
2、经验丰富的指挥者常常相时而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3、显和具陈宜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帝深纳焉。
4、正所谓了君子相时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
5、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後人,可谓知礼矣。
6、到江东后先化整为待至明年开春时便相时而动。
7、‘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公孝要君致衅,自贻伊戚,我岂可私相容隐么?
8、或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或利用灵活的作战手法,随机应变,相时而动,才将局势逆转的。
近义词: 相机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