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释义: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恼羞成怒是指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 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出自《碧岩录》。“恼羞成怒”的具体故事是:
王安石的次子王痈,生性刚猛,常常为小事大发脾气。有一次,王痈丢失了一把扇子,怀疑是侄子王义偷的,不由分说便痛打了他一顿。当时王义正站在一边抹眼泪,没有为自己辩解。 恰巧此事被王安石听到了,他十分恼怒,连忙走过去问王痈:“义何罪而责?” 王痈不但不认错,反而把父亲责备了一番。这时正巧传宣王安石进宫。过了一会儿,退朝回家后,王安石越想越生气,只好到观音菩萨那里去祷告:“不肖子有此大过,如何是好?!”结果气得坐立不安,大病一场。由此可见,“恼羞成怒”是个地道的中国成语,源出于中国的文化与伦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谨慎辩证看待网络资讯。
1、听了大家的批评,他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2、他恼羞成怒,打了儿子一耳光。
近义词: 大发雷霆 气急败坏 义愤填膺 怒形于色 老羞成怒 恼羞变怒
反义词: 心平气和,和颜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