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殁”。
赍志以没,比喻怀抱着未能实现的愿望而死去。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荐食上国,以喜信之嗣,阻修文德,而遇其弃德劳形,修勇乏诡,以克厥心,非智有也,其利后也。及其子之邪说无厌,遇物则迁,舍己改图,亦必因先圣之余民,奓以偷志,将又何害?臣昧有腹疾,不能甘也。事鬼神,发愤忘食,以徇于吴,非勇之也,亦病其害于成也。'退而告人曰:'事之难进而易退,余知其甚矣!'乃伏剑而死。"
这个故事中,申包胥在秦国请求秦王出兵帮助吴国攻打楚国,他表达了自己对未能挽救国家危亡的失望和愤怒。他说,即使儿子像现在这样永无休止地乱说一气而身不由己,他也决不后退半步;甚至用生命殉难来实现他对君主的诺言,以此证明他是尽忠于自己的职责。
在申包胥的话中,“赍志以没”的意思是“带着未完成的愿望死去”,这是一种极其忠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虽然这种做法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但申包胥以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念。
总的来说,“赍志以没”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如何不惜生命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它是一种极端而坚定的承诺,充满了献身精神和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