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薄桑榆”来源于《后汉书》卷八十二上〈崔骃列传上〉。“故事”指汉马融上疏给汉安帝,自陈老病,请求辞职。有句云:“臣老家贫,犬马旧齿,日薄桑榆。”意思是年老了,头发已经白了,牙齿也掉了,就快到榆树和太阳落山的地方了。比喻晚年。
这个成语的故事是:东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散文家,名叫崔骃,他学识渊博,很有名气。崔骃有个儿子叫崔瑗,他也精通经学,还擅长文章。崔瑗比崔骃小好几岁,但他很尊敬崔骃。崔骃对崔瑗也很喜爱。后来崔瑗因事被判了死罪,在狱中自杀了。崔骃非常悲痛,因为思念儿子而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后来崔骃也生病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他望着窗外的日影一天天西移,桑榆的光照在墙上一天比一天短,想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了,于是他写了一篇《日再中会赋》来安慰自己。这篇赋中说:“日薄桑榆,星回后户……羲和既颓于重霤,朝阳半下乎三危。”意思就是夕阳已迫近桑榆,星辰也开始回转、流转,夕阳和桑榆的影子倒映在地上;夕阳缓缓落下三危山了。这些描述都表现了老人临近晚年时的无奈与豁达。后来“日薄桑榆”就成了老人年老辞世或人已衰老将至暮年的自谦语。
1、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近义词: 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