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60岁
释义: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耳顺之年是一个成语,出自先秦·孔子弟子《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到六十岁的时候,已经听得进别人的好话坏话了。以下是耳顺之年的故事。
颜回、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常常问先生关于某种具体事情应该怎样做,而孔子总是耐心地启发他们,诱导他们。有一天,三位学生又聚在一起询问孔子。他们问:“您对于我们每人年纪已到六十岁这一说法有什么感想?”孔子说:“花甲之年,完全可以说自己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已经有辨别、分析的能力了。要知道,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到了六十岁,就应该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了。”
颜回又问:“那么,您对于‘六十而耳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呢?”孔子说:“一个人到了六十岁,听到任何消息,或者遇到任何事情,就不会像年轻时那样横加非议了。这是因为他懂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道理。不过,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才能逐渐做到。”
以上就是耳顺之年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耳顺是人生阅历的积累和道德修养的体现,需要长期的修养和实践才能达到。
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
◎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1、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 ◎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近义词: 花甲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