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举三反,读音为:[yī jǔ sān fǎn]。
释义为:比喻一种行为产生三种效果。
故事出处:《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事道多歧亡羊,多岐亡羊,投杼无益。”
故事内容:公孙弘年青时家贫,后来富了,朝廷征召他入相。大臣们对汉武帝说:“陛下开办太学,修筑道路,为了广施仁义,王道淳厚,已经大见成效。但仍然还有缺点,应该加力改正。”汉武帝说:“我现在的所作所为,与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有什么不同吗?”公孙弘回答说:“尧舜之世,划定疆界,设置土贡,那时也有缺点,而现在却更加完备了。现在陛下关心百姓,轻罪薄罚,施政宽大,百姓自然会得到好处;修筑道路,兴建大利,天下人都会富裕起来;设置郡县,任用官吏,统辖郡国,权力集中,政令统一。一举而达到三个效果,天下百姓自然会得到好处。”汉武帝说:“好啊!公孙先生讲得很好!”众人同下赞叹起来。如果用人称“一言一计”来看,“一计三用”,虽云人言“举一反三”,似乎指甚少。但在具体的例子中则又是如此,这是难以凭臆测的,人们凭实例学本事做事情岂止是从一字得来而已呢!人确实不可能单纯从语言来完全得到某一种功用的启悟,毕竟所获取的多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道每个“小人”都有同君子相同的思虑方式?谁能否认这类小人亦有自我度量而后在此机微之处颇有所得呢?“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中公孙弘的“一举三反”的妙论,就是从“小人之心”中得来的。
近义词: 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