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地瘠民贫”这则成语的背景故事源自明代王世贞的小说《宛署杂记》。故事讲的是宛平县有一个乡叫赤山乡,它北临大沙河,过去因地势低洼,土壤质量差,又多盐碱,大片大片土地荒芜,连庄稼也种不好。当地居民生活十分贫困。
后来,县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决定在低洼盐碱地上开垦荒地,改良土壤,并号召贫苦农民耕种。县令亲自带头耕种一块洼地,并告诉大家只要努力耕种,荒地就会变成肥沃的良田。经过一番努力,低洼盐碱地的质量得到了改善,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因此逐渐富裕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地瘠民贫”这个成语也因此产生了。它形容土地贫瘠、人民贫困的地方或环境。
此外,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土地资源利用和农民生活状况的问题,以及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
这些业绩表现在以地瘠民贫的边区,居然……能够做到人民无饥寒之虞,向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迈进。
◎《解放日报》1946.4.28
1、这些业绩表现在以地瘠民贫的边区,居然……能够做到人民无饥寒之虞,向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迈进。 ◎《解放日报》194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