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
释义: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土木形骸”这则成语的出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后来比喻没有修饰打扮,身体虚弱。
这个成语来源于魏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个故事讲述了陶渊明是个美髯飘飘,神采飞扬的人。然而他在晚年隐居后写的《归去来兮辞》里说自己,离开官场后,“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身材矮胖,一副朴朴实实的模样,再也不像在彭泽当县令时,有威严的胡须,也很少有笑容。
他虽然年过半百,却有一颗好动的心,经常出外游观山景。他自称“少无适俗韵”,常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举动。所以他的身体一直很弱,游山回来,累得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他自责“肌无力”,连出门都困难,是“无心适世”。于是决定隐居躬耕,养好身体。从此再不谈人间事,“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整天读书,过着书呆子生活。
所以“土木形骸”是说人的身体虚弱。由于“形体”本应与“心灵”一样美好,故常用此语形容自己丑陋的躯体。也用以称誉别人身体好或形体丑陋无关紧要。
处俊姿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
◎《新唐书·郝处俊传》
1、处俊姿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 ◎《新唐书·郝处俊传》
近义词: 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