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人
释义: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王败寇,读音为:[chéng wáng bài kòu]。
释义为:成大功者是君王,败大事者是盗寇。也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出处:汉·班固《艺文类聚》卷一:“成败异势,故有成王之文,亦有姬旦之志也。”
故事:南宋末年,蒙古军队攻打襄阳,由于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使得襄阳很快就沦陷了。没过多久,蒙古大将阿里海度占领了江陵,南宋将领杜杲却镇守在独松关无法前进。由于朝廷一直无良将能统兵收复失地,直到后来被百姓发现一个叫张煌的后生少年,才请他做先锋官。张煌在激战中屡建奇功,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南宋的败局。在人们看来,谁能够力挽狂澜,保卫国家,谁就是英雄豪杰。而那些最终失败的人,尽管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最终也只能是失败者。所以后来人们就用“成王败寇”来形容成败决定一切的局面。
近义词: 弱肉强食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