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释义: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目不识丁是一个成语,它的故事源自唐朝时期,讲的是有个人叫老丁,他因为家里穷,所以很多年都没上学。他虽然不识字,但很喜欢看书。有一天,老丁进城买书,结果在路上被人叫去帮忙。老丁对当地路不熟,走了很多冤枉路。当别人请他帮忙修好一个家具后,他向老板要了一些赏钱。老板说老丁是老粗(当时对文化水平不高的谦虚说法),问他愿不愿意当个徒弟,老丁高兴地答应了。老板给他一本字帖和一些书籍,让他好好学。但因为老丁识字不多,他学得很吃力。虽然如此,他仍然坚持每天读书、写字,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最终,他不仅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还娶了一位识字多的妻子。
后来,老丁的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丁一。丁一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也成了有学问的人。但是因为自己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所以对一些没文化的人非常瞧不起。一天,丁一看见一位老大爷正和一位年轻人在吵架。原来,这位年轻人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却想让别人喊他“大师”。当年轻人喊错字时,老大爷告诉他自己不识字,他却认为是对方瞧不起他。丁一走上前去劝说:“没文化很可怕!”这时,那位老大爷感叹道:“这小伙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句话提醒了丁一。他立刻让年轻人回家学习文化知识,不要丢掉自己的文化底蕴。年轻人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非常感激丁一,从此开始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无论你是否有文化基础,都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尊重。而目不识丁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文化知识或缺乏基本技能的情况。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1、原来目不识丁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
2、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3、爷爷小时候没上过学,目不识丁。
4、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潜质的人。
5、现代教育如此普及,还有目不识丁纺人吗?
6、来到这异国都市,面对满街外文,我变成目不识丁纺人了。
7、老婆婆目不识丁,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
8、别看他目不识丁,说起话来却有板有眼。
9、我本目不识丁,今天所以会写字,是参加成人补教学来的。
10、这是甲骨文的"丁"字?啊!我果然是目不识丁了。
11、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对牛弹琴。
12、爷爷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唸过书,目不识丁。
13、我爷爷没念过书,目不识丁。
14、他是个放牛娃,目不识丁,文化都是参加八路军后才学的。
15、几年下来,原来目不识丁的奶奶,如今说话也文里文气了。
16、目不识丁,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男为马占山。
17、在农村教会的许多信徒虽然目不识丁,对神的渴慕却十分迫切,能够将所有的诗歌背起来。
18、他是个文盲,目不识丁,你就别为难他了。
19、由於时局动荡,有些人因为失学而目不识丁。
20、许多小册子号召读者与他人讨论其中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大声朗读给目不识丁的人们听。
近义词: 一无所知 一窍不通 不学无术 才疏学浅 胸无点墨 不辨菽麦 不识之无 不识一丁 一丁不识 目不识字
反义词: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文韬武略,满腹经纶,舞文弄墨,著作等身,识文断字,凿壁偷光,学贯中西,如椽大笔,两脚书橱,着作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