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释义: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谷贱伤农是一个成语,出自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的《汉书·食货志》。它用来形容粮食丰收后价格下跌,农民却遭受损失的现象。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故事:
有一年,古代的某个地方粮食丰收,稻米尤其丰富。可是,丰收的年份农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这是因为谷物大量堆积,价格下跌,甚至谷贱到卖不出去的程度。结果,农民一年辛苦下来,却因为粮价的低迷而亏本了。
面对这种情形,当地的官吏想出一个办法。他们请来当地有名望的人主持集市贸易,让价格在自由交易中自动形成。由于名望的人有权威,其他人也会信服他的价格,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谷贱伤农的问题了。这个办法在古代历史上很有名,因为官吏的聪明智慧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于世。
总之,这个成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因为粮食丰收而价格下跌导致农民遭受损失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粮食市场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同情。
“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1、谷贱伤农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国历代统治者对这一点都很重视。
2、“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
3、既防止“米贵伤民”,也要防止“谷贱伤农”。
4、包括周望军在内,许多中国官员担心“谷贱伤农,米贵伤民”。
5、如果是在二十世纪,我一定会非常着急,因为谷贱伤农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6、这位负责人说,“谷贱伤农,米贵伤民”。
7、农民反而担心到时候谷贱伤农了。
8、既要防止谷贱伤农,又要防止米贵伤民。
9、听了李牧的话,几人都沉默了下来,谷贱伤农,对于以农业为主的河谷村来说,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挣脱这个枷锁。
10、统收意味着不会出现严重的谷贱伤农的事情,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盘活南洋的经济。
11、他同时指出,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市场波动仍然复杂,存在“谷贱伤农、米贵伤民”调控的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