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
释义: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鳞半爪,来源于唐代大诗人陆畅的一篇诗作《茶山贡焙歌》。诗人是“唐人咏茶第一”的李匡又的好友,也是当时名动一时的茶经作者陆羽的好哥哥,二人非常了解他对茶事的深厚爱好和追求。他在写这篇茶诗的时候,特别留意听取茶叶故乡和制茶工人——当时最为高明的制茶师的歌谣和传说。后来他把采集的茶叶交给茶叶制造大师俞峑品评。当时有权威人士将采得新芽上的白色如鱼鳞般的东西称作“鱼符”,认为只有鳞爪部分才是真正的茶叶,而茶经所记载的条片之外的其他部分都掺杂有青草、树叶等其他植物,并不是好茶。而实际上那些鳞片茶叶是龙井茶叶中的上品。因此,“一鳞半爪”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取自茶叶上的一部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龙井茶”。
因此,一鳞半爪最初指的是龙井茶,后用来形容事物的零星、不完整或残缺不全的部分,也可用来形容事物的表面或影子等虚幻的东西。
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蒐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
◎清·叶廷琯《鸥波渔话·莪洲公诗》
1、你了解到的只是事情的一鳞半爪,全过程你并不了解。
2、观察问题要全面,不要抓住一鳞半爪就轻率地下结论。
近义词: 支离破碎 残缺不全 片纸只字 东鳞西爪 片鳞半爪
反义词: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十全十美,完美无缺,一览无遗